摘要:军工供应链具有用户支付能力强,履约信用好、订单稳定持续等优点,对民营企业有很高的吸引力。但由于军工配套链条长、生产周期长、结算周期长等原因,造成军工供应链资金占压大、供应商回款周期长,特别是民参军企业还要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了供应链资金“断链”风险。以航信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应用金融科技,深化融融结合、产融结合,可为军工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健运行。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顺应产业组织形态变化、运用科技手段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利用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和优质信用,以真实的交易合同、订单为基础,服务供应链整体的融资需求和资金管理需求。202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提高(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军工行业长期存在供应链资金占压严重、“民参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军工供应链也具备核心企业信用优良、军品订单相对稳定等有利条件。在军工领域应用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针对性解决供应链资金流存在的问题,保障军工供应链稳健安全。
军工供应链资金运转问题及影响
军工供应链资金运转整体效率相对较低,薄弱环节存在资金断链风险,给军工供应链带来隐患。
一是军工供应链资金层层占压,加大资金运转的结构性风险。军品生产周期长、结算周期长,造成供应链资金占压问题远较民品领域严重。据统计,2021年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军工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81天和182天;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31天和181天,军工供应链资金运转整体效率显著更低。核心企业通常采用自军方或客户收款后再向供应商支付的结算方式,在避免自身垫付资金的同时,导致供应链条上资金占压层层传导。中小供应商通常在供应链上配套层级低,产品交付早、回款晚,资金更为紧张,加大了军工供应链资金流的结构性风险。
二是供应链企业存在资金需求和融资能力错配问题,加大薄弱环节资金断链风险和财务成本。军工核心企业在金融机构授信多、融资能力强,但因降杠杆、控带息负债等管理考核要求,缺乏以主动融资方式及时支付供应商货款的动力。中小供应商因规模较小、资信不高、可抵押物不足,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风控要求,融资艰难。根据对军工企业集团和300余家中小供应商的调研,军工企业集团在银行的授信总规模巨大,平均使用率仅在20%左右,存在授信闲置,而中小供应商普遍反映资金压力大,面临融资难问题,在难以取得银行贷款时只好依赖其他高利率的社会化融资方式,加大了军工供应链资金风险和财务成本。
三是传统金融工具难以满足产业需求。金融机构融资是对供应链资金流的有效补充,然而传统融资工具大多基于企业自身信用,难以支持中小供应商融资。票据结算可以有效实现商业信用乃至银行信用的流转,是此前供应链上支付和融资的主要工具,在军工产业使用比例也日益提升。但采购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也面临额度有限、使用成本高问题,而商业承兑汇票因难以贴现也大大影响了其流转特别是跨区域流转的使用率。
供应链金融是缓解
军工供应链资金紧张的“良方”
供应链金融具有产融结合、精准服务的特征,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军工供应链资金运转问题。
一是可以针对性解决军工企业在供应链不同阶段的资金紧张问题。供应链金融以服务供应链整体为出发点,可结合业务特点提供订单融资、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性地满足企业在订单、生产、交付、结算等供应链运行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打通资金流断点、堵点,加强军工供应链资金流的安全性,促进军工供应链安全稳健运行。
二是可以精准服务军工供应链中小供应商的融资需求,促进降本增效。供应链金融可以紧密围绕和充分挖掘军品订单价值,利用军工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为供应链中小供应商提供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资金精准滴灌至供应链“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扫除企业接新订单却无力执行的后顾之忧,加强军工供应链资金流的协同性,促进军工供应链降本增效运行。
三是可以引入金融资本增量,构建军工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在军工领域应用供应链金融,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拓宽金融服务军工领域的渠道和方式,构建多元化、高效益的军工供应链资金保障体系,推动军工高质量发展。
航信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实践
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服务“协作”单位,推动了普惠金融、促进了产融结合,是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形成航空工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融合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渠道。
航信创设背景
军工行业供应链资金总体紧张、层层占压的局面,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金融科技的发展成熟和广泛应用,国家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以及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资源倾斜和产品创新等因素,共同催生了航空工业中航信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航信”产品的创设。航空工业金网络公司于2017年搭建了航信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航空以及军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航信的使用和优势
从性质来看,“航信”本质上就是数字化的应收账款资产,是由航信持有人拥有的、以航信开立人为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债权的电子凭证,航信通常载有明确的金额和期限。
从使用方式看,航信大体可分为开立、持有、拆分、流转、融资、清分等几个环节,相关登记操作均在航信平台上完成。
航信的开立。供应商合同履约后,核心企业/采购企业可在平台向其开立航信,确认相应的应付款,并承诺按照航信约定的金额和到期日付款。
航信的持有和流转。供应商接收航信后,可持有至到期、收取航信记载的相应款项,也可以对外转让航信抵付应付货款,或转让给平台合作的金融机构申请保理融资。
航信的拆分。航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拆分使用。拆分的特性一方面更符合供应链上常见的越靠近上游供应商结算金额越小、构成越分散的实际结算场景,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供应商融资时避免全额融资支付过高的资金成本,按需拆分用于融资可大大降低实际融资成本。
航信的融资。供应商持有航信的可通过平台在线提出融资申请,经平台、金融机构审核通过后,由金融机构直接提供无追索权保理融资。
航信的清分。航信到期时,由核心企业将约定的金额支付至平台合作金额机构的专用清分账户,并由平台合作金融机构负责将资金清分至航信持有人。
目前运营成绩
航信平台应用金融科技,在业内率先实现了跟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的金融产品对接和信息系统对接,联合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对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保理在线“秒贷”模式。除深度服务航空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外,已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展到多个军工集团供应链条,并结合军工科研生产特点提供订单融资、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产品组合。
金网络基于行业洞察及金融科技应用,推动和引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航空军工产业链供应商提供基于订单的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航信平台通过真实订单视角,以区块链等底层技术手段实现真实贸易背景信息在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间交叉认证,从而构建了一套线上订单供应链金融体系,其中军工领域的存货融资和订单融资皆为全国首创。在数据安全方面,航信平台严格保密和数据安全管理,取得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资质,与合作银行协商明确涉密业务信息豁免提供并采取有效的替代性风控措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制约军工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关键问题。
截至2021年底,航信平台已累计服务供应链上应收账款主动确权和三角债清理2000余亿元,由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融资近500亿元,其中90%以上融资企业是中小企业、“民参军”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低于4%,为供应链节约融资成本数亿元。
创新军工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展望
尽管航信平台在创新开展军工供应链金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后续业务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部分供应链信息因敏感难以对外提供,造成无法完全满足金融监管的信息要求。部分金融机构也探索采用了敏感信息豁免提供等方式,但因缺少行业级的管理规范和监管部门的认可,具体执行仍面临诸多问题,操作成本也较高。
二是军工领域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计划经济色彩,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面临行业壁垒,核心企业参与热情参差不齐。三是金融科技运用仍有不足,数据要素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效率不高、金融产品不够丰富。
为贯彻落实中航产融“十四五”发展规划,着力拓展产业金融业务,运用金融科技向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中航产融2021年底以自有资金1.55亿元人民币参与金网络公司增资,促进中航产融的金融要素、金融工具与航信平台深度融合。航信平台已具有大量的军工行业客户群体,可与中航产融各板块有效联动,共同服务军工主业,航信平台积累的行业数据、风控能力、科技能力可协助各板块公司防范业务风险,获取稳健及超额资金收益。
以信托、租赁和产业投资方面为例,
目前中航信托已与金网络就军工订单航信融资业务共同完成产品设计工作,其中金网络提供支持服务,如协助开拓军工产业链客户、提供资产及资金池管理系统服务、协助进行一级供应商线下尽调与N级供应商线上尽调、协助进行资金闭环监管、出具贷前及贷后调查报告等。
租赁方面,随着军工行业快速发展,军工企业普遍存在新购及置换设备需求,平台对接大量企业客户,可协助中航租赁拓展业务范围;平台衔接融资企业上下游客户,准确了解融资企业经营情况,可协助进行贷后管理,控制业务风险,提供军工设备设施共享服务。产业投资方面,航信平台已服务上万家企业客户,并掌握和积累大量真实交易数据,可从中筛选出优质被投企业。
中航产融可依托金融科技,整合供应链信息,提升体系化服务产业能力。各业务单元协同合作可产生“1+1>2”的效果,助推各板块业务发展。进而实现金融科技应用技术领先、产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风险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金融科技产品提质增效的目标,赋能军工供应链安全稳健运行。(徐亚超 陈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