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线、面、体”推动科研试飞创新提效“双突破”

2022-12-22 11:09 中国航空新闻网 中国试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并就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以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和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向我们发出了宣言书和动员令。

强化党建引领,“定好”创新提效“中心点”

面对航空武器装备试验鉴定体量激增与高质量发展要求齐头并进的新形势,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加强试飞全线党的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保障任务推进,切实凝聚起试飞全线众志成城的政治担当和磅礴力量。

我们全面承接集团创新提效总要求,紧盯年度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均衡组织试飞,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科研试飞任务,年度试飞架次总量实现重大突破。

我们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紧推动科研试飞创新提效工程,确立了“以提高试飞组织管理能力来实现试飞体量的突破,以提高试飞综合设计能力来实现试飞效率的突破”的中心思路,改方法、变模式、建体系,全力提高科研试飞效能,试验试飞能力实现新跨越。

创新方法手段,“画好”创新提效“能力线”

我们坚持多点多要素变革,探索试飞方法与手段创新,以全面提升试飞流水执行效率,为试飞改革奠定能力基础。

深化试验点考核应用,优化试验综合设计与任务态势评估,有效提升试飞设计的精细化和准确度;全面推进试验机测试改装一体化,提高改装工艺水平、提升改装通用零组件占比,缩短测试改装周期;计划管控全面升级,通过制定拉动式月计划,统筹试验机维护工作和地面试验,追空勤、上计划,机停人不歇,拉动全方位组织保障能力提升,月均架次数节节攀升。

聚焦模式变革,“拓宽”创新提效“组织面”

我们聚焦各军兵种型号任务特点,革故鼎新,改革型号组织管理模式和单一的课题制模式,为试飞改革奠定组织基础。

全力推进大型号办改革运行,构建紧耦合IPT团队,全面统筹型号总体设计、资源配置与飞行组织,提高组织效率;推行课题制改革,强化七个方面“一本账”综合管理,加强任务综合设计,提升综合试飞效能;“小外场、大内场”的机务保障模式分批推广至整个机务大队全面运行,整体维修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探索发挥“试飞链长”作用,厂所院深度协同,制定针对性的科研试验机保障工作方案,建立资源调配快响机制,大幅提升试验机完好率,确保高强度试飞。

着力体系建设,“夯实”创新提效“制度体”

我们系统承接试验鉴定改革要求,建设科研试飞管控体系、标准体系、专业技术体系,为试飞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全新构建“1+7+M+N”科研试飞管控体系,并在新型号中试点应用,统一规范型号项目运行程序;完善健全试飞标准体系,填补数字化模型验证、试验数据采信、极限边界性能考核等标准空白,提升试飞设计科学性;建立飞行试验鉴定技术体系框架,补全试验运筹优化、试验组织指挥、数理统计等专业缺项,不断提高试验组织和综合设计能力。

谋划转型升级,“开启”降本增效“新征程”

未来5年,科研试飞任务体量激增与高质量发展要求齐头并进,任务紧迫性与时期关键性交织,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的装备发展新理念,发挥试飞“链长”作用,不断提升架次效率和任务完成率,推进科研试飞由“创新提效”向“降本增效”深化升级。

聚焦任务目标,持续提升飞行试验组织能力,在体量上持续改善飞行组织效率;聚焦高效益试验方法改进,在质量上大幅提升试验效率,推动科研试飞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切实将“军令状”变为“信任状”;聚焦试飞安全,加强对试飞质量安全问题的预防预判,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态度强化过程管控和监督检查;聚焦科研管理,深入实施科研项目全寿命管理,推进价格模型基础研究工作,加强计划和预算执行考核,既落实装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要求,更满足试飞健康发展需求。

生逢伟大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建功伟大时代,是我们的责任。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点、线、面、体”持续发力,推进创新提效工程再升级,实现科研试飞提质增效新突破!

责任编辑:inter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