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空铸剑 创新潮涌“秦创原”

2022-12-08 09:38 中国航空报 中国航空报 专栏

面向未来装备建设的全新挑战,航空工业正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航空工业与陕西省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深化航空工业“领先创新力”,中航西飞联合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了创新要素聚集、策源能力突出、科技活动迸发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速融入秦创原,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原创技术供给能力。

2022年7月20日,大飞机创新原建设全面启动。它的诞生,是国产大飞机研发制造技术集群发展的重大事件,也标志着航空工业西飞产业集团落实集团党组“创新决定30条”的具体实践已进入新阶段。

总体思路

融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科技—能力”一体化自主创新发展的开放平台,前端密切对接国家级基础性、颠覆性重大科学原理研究机构,协同突破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全产业链输出亟需的科技成果,彰显科技创新对全链条协同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

目标

建设独具特色、布局科学、引领未来的系列大飞机原创技术策源地,逐步连点成线、多线成面,多专业体系化发展。

建设情况

由中航西飞牵头,联合4所高校(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所科研院所(航空工业制造院)、3个机载事业部(控制导航与制导系统事业部、液压燃油与环控系统事业部、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事业部),先期启动7个实验室建设。

集智聚力 创新领航

在西飞产业集团,“创新”已成为全员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西飞党委剖析问题、找准症结,使广大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到——策划、实施、衡量创新工作的成效,必须要从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出发,从航空装备体系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从西飞产业集团科研生产经营整体质量效益出发。只要符合以上三个“出发点”,可以付出一切努力、做出一切改变。

自2020年西飞产业集团组建以来,西飞党委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打破传统“厂、院”组织机构局限,统筹设计和制造端优势力量,建立了以多个数字化设计制造并行工程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深度协作格局,有效推动设计团队与制造团队的高效沟通和工作并行,稳步提高产品的制造可行性和制造质量,加速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大飞机创新原,就是要集智聚力攻克基础性、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西飞产业集团谋划实施大飞机创新原这一高端创新平台,锚定“2035年大飞机技术集群国际领先”目标,进一步延伸未来航空装备和复杂任务系统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的“创新链”。

大飞机创新原首批启动中值制造实验室、数智复材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涵盖了大飞机技术集群的关键环节,围绕装备发展的技术需求,联合开展专项研究工作,将持续强化大飞机创新原的各类资源支持,优化“揭榜挂帅、容错纠错、成果共享与转化”等方面的保障机制,营造“零打扰”“全互联”“强共享”的氛围,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高端技术人才“孵化池”的关键作用。

西飞产业集团构建装备高效协同研发模式是实现航空工业党组“创新决定30条”的重大举措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生动实践。

2021年以来,西飞党委紧紧扭住集团党组“创新决定30条”落地这个“牛鼻子”,针对“14个方面30条内容”,逐条对标对正,解构细化承接,统筹规划了“十大技术工程”,明确了科技创新“三步走”发展路径和“三项支撑”保障措施,相关任务已全部纳入《西飞产业集团“十四五”及2035年科技创新规划》及西飞产业集团运营计划管理体系。

目前,“十大技术工程”正稳步推进,在前沿技术探索、总装集成、部件装配、复材研制等方面均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大飞机创新原建设的不断深入,中航西飞将不断,加大关键技术研究力度。不断加强、加深设计制造协同程度。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插上“创新之翼”。

责任编辑:inter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