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随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
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至此,我国首次实现中国空间站6个舱段组合体结构和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空间站组合体达到最大规模。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收官之战圆满完成!
在中国空间站里,航空工业自控所、新航、津电、凯天等单位,提供了减振器、热控分系统、各类传感器、温控系统补偿器等数百个设备和部件,帮助空间站在轨平稳运行。在神舟载人飞船和长征2F运载火箭上,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力源等单位提供了航天座椅铆接装配、液压泵等设备,助力航天员乘着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平安返回。
在航天员的“身上”同样也有来自航空人的智慧。航天员在舱内穿着由航空工业航宇研制的失重防护装备“企鹅服”。航天员每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时,舱外服上的气液系统控制中枢便是航空工业江航研制的气液控制台。他们戴着的手表则是飞亚达的航天专用表。
这样的“空天”合作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20多年历程中,航空工业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20多年中,有圆满完成交付任务的喜悦,也有处理问题归零时的艰辛。航空工业的相关技术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科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航空工业则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是大国强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抓手。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进步,有力带动着先进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制造装备等众多产业的协同共进。
航空工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握技术变革趋势。
未来,航空、航天将携手前进,为把我国打造成为航空航天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