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圆满举办。飞机轰鸣、劲舞蓝天,国之重器“精彩亮相”,先进装备“首发首秀”,论坛会议“闪亮登场”,处处展示中国力量,彰显中国价值,传递中国精神。蓝天之下,明星机型身后,还有一群航空人在坚守。
航空工业中国航展保障团队迎难而上、斗志昂扬,为“蓝天盛会”保驾护航。品味他们奋战的故事,有滋有味。
“五味”之酸,保障旅途 一波三折
从陕西汉中到广东珠海,坐大巴车,连夜奔赴;过程中,被隔离3次;保障航展,最后连展馆也没进去。你别笑,这是发生在航空工业陕飞航展保障团队身上的真事。
航空工业陕飞航展保障团队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筹备保障工作陷入紧张。队长符亮亮立即通知队员,入驻厂区,第1次集中隔离,并按照“严格遵循人员范围最小化,确保航展保障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准则开展工作。刘磊、朱磊、王恒3名组长牵头组织,反复梳理任务和行程安排,最终,计划严丝合缝、时间精准卡点、人员科学分配、物资提前到位。他们没来得及与家人道别,拿上行李与工作资料,登上大巴车,赶赴珠海。
一路上,车子成了大本营。为了节省时间,尽量减少中途停车,他们不怎么喝水,只吃很少的东西。饿得不行,啃一口面包;冷了,盖一件衣服。30多个小时,经过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四省,途经1800多公里,他们终于按计划抵达珠海。
“迎接我们的没有蓝天白云、鲜花美食,只有严格的核酸检测。”首次参加航展保障的权帅恪既兴奋又无奈。第2次集中隔离开始了。手机、电脑成了最亲密的伙伴。负责信息汇总的朱瑾和李倩认真管理着工作群:开视频会议,反复确认邮箱,整理汇总信息,安排每日吃住行,早晚温馨问候。
因为防疫政策,大部分保障队员没能进入展馆,但保障工作没有丝毫耽误。他们通过网络、手机、电话,及时传递信息,最终高质量完成了保障任务。
冯军作为航空工业志愿者,参与航空工业馆的讲解工作,徐哲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们难掩兴奋与自豪。“这趟旅程过程辛酸,充实的保障经历令人难忘。看到如此多高水平的航空科技和武器装备,亲身感受航空武器装备的中国力量,我们心潮澎湃。下一届中国航展更值得期待,中国现代化高尖端航空装备更值得期待!”
“五味”之甜,“苦日子”和“甜回忆”
11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开幕日上,航空工业举办“中国力量—中国无人机系列化发展”主题发布会。一型型无人机依次展示,利剑出鞘,锋芒夺目。会上,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技术总监方永红谈到AR-500C和AR-500CJ无人直升机时说:“可以自豪地讲,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代表着中国无人直升机当前发展的最高水平!”坐在会场后排的无人机事业部设计员孙强难掩内心激动,红了眼眶。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航展保障团队
本次航展共有6型无人直升机展出,它们充满力量感的外形极具冲击力,展示了航空工业在无人直升机领域的最新成果,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力量,为观众带来极致的参展体验。这背后,倾注着无人机筹备团队的巨大心血。如何将中国无人直升机发展的最新成果更好地呈现出来?如何将各机型的特点、力量和精神更直观地传递给观众?任务很重很急,但时间只有1个月。
参展机型的每个细节都需细细打磨,展品大小、摆放位置、型号宣传材料等,都需统筹好。工作千丝万缕,需要筹备团队静心屏气,仔细探索每个关节、每段脉络,力求完美,同时又要保持紧迫感,全程冲刺,与时间比脚力。
时间是最紧迫的资源,白天不够用,孙强和团队就向夜晚拓展。人手不够用,梳理工作脉络,提升效率;协调沟通难度大,大家集中精力,与供应商反复核对,确保展品完美展出。“看到国人脸上情不自禁的自豪和快乐,所有的‘苦日子’都变成了‘甜回忆’。”
“五味”之苦备航展,战台风忽热忽冷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工业成飞共有7架真机参与静态展示,是历届航展上真机参展数量最多的一次,“翼龙”“云影”等飞机以完美姿态亮相航展。可对于成飞中国航展机组保障团队来说,布展初期吃尽了天气的苦头。
航空工业成飞中国航展机组保障团队开展工作
10月26日,飞机大部件通过陆运的方式陆续抵达珠海,7架飞机均在室外露天展出。保障队员头顶烈日奋战,每天汗流浃背洗“热水澡”,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很快,台风“尼格”登陆广东,他们又冒雨工作。即使身穿雨衣,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他们每天浑身战栗洗“冷水澡”。
即便过程艰难,他们目标一致——让每一架飞机都能充分体现出航空武器装备的中国力量。大家群策群力、协同互助,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中午,同事们送来午饭,带来换洗衣物,他们换好衣服继续工作。
航空工业成飞中国航展机组保障团队准备展品
台风为保障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天气忽热忽冷,好几位同志病倒了。然而,轻伤不下火线。他们轮流值守,保障飞机。现场灯光不够亮,他们打开车灯照明;突然下雨,他们及时为飞机“穿上”雨衣;夜幕降临,他们抓紧时间,为飞机妥善过夜做好保障……
航展开展这一天,人声鼎沸,观众与飞机争相合影。看到这一幕,大家感到,吃过的苦都是值得的。
“五味”之辣,紧锣密鼓 明星飞机有点忙
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开幕当天,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鲲龙”AG600M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完美展示了12吨投水功能,其轻盈的姿态、巨大的水幕、美丽的涂装,成为航展上最闪耀的明星。
航空工业通飞华南保障团队牵引飞机
AG600M要从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停机坪进入珠海机场跑道,再由机场专用牵引车牵引至航展馆指定位置。开幕式前一天,按照珠海机场安排,只能在7时之前借用机场跑道。然而,雨下起来没完没了,为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试飞中心几名党员主动请缨,冒雨完成了任务。
尺寸大、外形独特的AG600M由没有相关牵引经验的机场司机主导完成牵引,司机难免有些紧张。为确保万无一失,虞磊上了牵引车,与司机一起小心谨慎地操作。张朋飞和皮国良则登上飞机,细心地观察监控,谨慎地控制油门。试飞中心副主任鹿扬带着郭佳、王琛和谭剑锋,则提前进入航展馆静展区,在雨幕中熟练指挥飞机停到预定位置。尽管穿着雨衣,他们还是被雨水浇成“落汤鸡”。
两架AG600M分别以动展和静展方式参展,还有一架飞机要进行试验。这意味着试飞中心原本紧凑的人手要兵分三路,同时完成3架机的保障工作。
11月13日,中国航展胜利闭幕,党员保障团队齐聚203厂房,观看《新闻联播》。刚刚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航空工业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的新闻后,郭佳、皮国良、谭剑锋、黄钧雳感到心里热辣辣的,浑身充满了力量。他们顶着夜幕,带着梦想,将AG600M拉回了“老家”。
五味之“乐”,人在囧途之“粤囧”
哈尔滨,晚上6时,航空工业哈飞试飞站技术员闫晗和外勤电气工郭智宇走在下班路上,畅想几天之后的“珠海之旅”:阳光、海岸、海鸥、繁花、青草,中国航展,各式飞机,还有哈飞本次展品之一——“吉祥鸟”AC352……
航空工业哈飞航展保障团队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闫晗和郭智宇的遐想。原来受疫情影响,为确保航展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他们不得不提前启程。一切来不及准备,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穿着棉袄就登上了飞机。
到了驻地,他们马上买夏装,光速完成“换季”。他们此次的任务是为AC352做专职讲解员。然而,因为疫情,AC352的复装团队名额缩减,只来了4人,他们不得不兼职参与直升机复装工作。
AC352前脚到了,后脚台风也到了,暂时不能开工。台风走了,可时间所剩无几,复装偏逢连阴雨。顾不上那么多,大家冒雨上、加油干。
航展现场是飞机的“海洋”,AC352的复装和其他参展商的工作同时进行,所有人必须共享吊车。“双十一”快到了,队员们没有盯紧“小黄车”,而是盯紧小吊车,见缝插针使用,效率相当高。
最终,按照节点AC352复装完成了。雨还在下,为保证直升机以最好的状态与观众见面,雨一停,大家匆忙上前清理直升机。每擦一遍都挺辛苦,但想想AC352马上要登台亮相了,心里还是乐开花。
11月8日,航展拉开帷幕。闫晗和郭智宇立即回归“本职”。珠海阳光炙热,在女同事的建议下,闫晗和郭智宇每天出发前都会涂一些防晒霜。可是几天下来,他们的脸变成动画片《熊出没》的“熊大”和“熊二”,口罩覆盖处与脸上其他部位色差明显。“原来,防晒不是擦一次管一天,而是一天得涂好几次。”
辛苦、紧张、放松、欢笑……航展上的完美呈现和点滴故事,在航空人心底留下难忘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