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航展背后的航发人故事

2022-11-15 09:27 中国航发 中国航发 专栏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成功举办,中国航发多款产品精彩亮相,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惊艳航展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精心保障、贴心服务,守护银鹰劲舞蓝天,组织展览呈现完美,他们就是中国航发航展保障团队。

护航 

“中国心”的守卫者

航展上,各类飞机机动灵活、劲舞蓝天,展示了“中国心”的超强性能。每一次飞行的背后,都离不开中国航发现场保障人员的悉心守护。

10月底,刚刚结束一项外场保障任务的中国航发东安保障人员辛立军就收到了新指令——保障航展。接到任务后,辛立军立即启程奔赴珠海。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倍感光荣自豪,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辛立军说,“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管付出多大努力,都要守护好我们的动力装备。”

11月的珠海,大风与阴雨交织、艳阳与云雾交替,给飞行保障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航展开幕前一天,辛立军冒着大雨进行最后的“冲刺”检查,户外的停机坪没有任何遮拦,雨水混合着汗水很快让他全身湿透,无惧风雨逐个检验一架架飞机,直到夜幕来临。

超高难度、超大强度、超近距离的飞行表演,是对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严苛考验,也给飞行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航展期间,辛立军每天都坚守在停机坪上,每次飞机落地后他都立刻冲上前,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节……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

“望着一架架战鹰振翅高飞,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深深地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为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快速发展而振奋、为自己作为航发人参与航展保障而自豪。”今年53岁的辛立军激动地说。

展示

“顶流”的打造团

模拟气流在航空发动机中流动变化的展馆设计、棱角结构和流动线条的展台造型、一款款性能先进的航空动力产品,位于2号馆的中国航发展台,观众络绎不绝、好评如潮。

作为航展保障的“老队员”,集团发展计划部王施瑜有条不紊推动展览各项工作。为了办好本届航展,她和团队从年初就开始策划筹备,制定方案、设计展台、选定展品、协调布展……“社会反响好、现场观众满意,这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话音刚落,她又接起电话开始协调下一项任务。

“欢迎莅临中国航发展台,展台以市场、能力、创新划分为三个展区……”在中国航发展台内,王盼盼正在向现场的观众认真地介绍着,第一次参加航展讲解的她,用柔美的声音、专业的讲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名纯粹的文科生,专业的展品讲解词成为了王盼盼的最大难题。她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在工作间隙反复练习,有时甚至在睡梦中也在为观众讲解。不懈的努力,王盼盼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点赞。

一段段科技感十足的视频、一张张精美炫酷的图片让“云”观众一饱眼福,一场“接力式”的直播讲解更是吸粉无数。新闻宣传团队精心策划,精彩的文字、震撼的影像,高质量的宣传报道,展示了中国航发的精彩。宣传团队成员韩静不仅负责新闻报道,还负责文创产品设计,精巧的航空发动机模型、萌萌的发仔玩偶等文创产品深受观众喜爱,排队领取航发“盲盒”的观众更是络绎不绝。“航展是航发文化传播的最佳平台,看到我们的文创产品备受追捧,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韩静兴奋地说。

保障

贴心的服务队

航展保障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为了能让所有工作人员心无旁骛、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这支队伍在幕后默默奉献,全力做好后勤工作,他们是保障中的“保障团队”。

集团综合管理部刘腾跃是参加5届航展的“老兵”,在接待工作中,上下沟通、内外协调,克服多方面困难,组织团队通宵达旦,不辞辛苦做好每项工作。瘦弱的身躯,不停穿梭在展馆内外,平均每天睡4小时、走路近30000步、通话300分钟以上。眼睛红了、脚踝肿了、嗓子哑了,刘腾跃和他的团队为精彩绝伦的航展盛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关健是大家口中的现场“大管家”,作为展台工作组的一员,展台人员的衣、食、住、行全部由他协调。航展前,他汇集所有工作人员信息,认真做好各项业务对接,经常工作到凌晨,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遇到的困难总是耐心解答、尽力解决;航展开幕后,他更是细致入微,天气、出发返程时间、用餐地点等都考虑周全,让团队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

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是保障航展顺利进行的基础。防疫组成员张俊杰时刻关注着各类疫情防控的微信群,及时追踪各地疫情信息、落实珠海防控要求,保障所有人员顺利参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既事关各项工作开展,更关系大家健康安全,我们责无旁贷。”张俊杰说道。

一幅幅画面、一段段缩影,讲述着全体队员倾心奉献、主动作为、团结协作的保障历程,记录了一场蓝天盛会的幕后故事。

点赞,中国航发保障“天团”!

责任编辑:inter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