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航空工业各单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引领下,航空人在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锚定“高质量、高层次、新生态”目标
为高质量发展和航空强国事业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航空工业沈阳所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航空工业沈阳所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沈阳所一贯坚持的管理理念。未来沈阳所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高度的战略定力和坚定的改革决心厚植创新土壤,锚定“高质量、高层次、新生态”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实创新能力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描画人才供给“一群星”的人才队伍建设蓝图,把更多投身航空事业的人才培养成国家科技栋梁之才,为研究所高质量发展和航空强国事业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保障。
持续推进前沿技术探索与核心技术创新
打造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主题鲜明、守正创新、内涵丰富,航空工业自控所干部员工倍感振奋、员工深受鼓舞。航空工业自控所全体表示,作为航空GNC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将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主责主业,落实航空工业“创新决定30条”,持续推进前沿技术探索与核心技术创新,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更多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后备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攻关中打造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全面建设航空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为着力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融合先进计算机技术
多项新技术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航空工业计算所干部职工备受鼓舞。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航空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聚焦计算与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微电子技术,为各类型航空装备和工业装备提供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的产品;面向机载系统“综合化、智能化、网络化、低成本” 的发展趋势,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IT技术,开展了机载智能计算平台、多核操作系统等新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一代代计算所人奋发图强、刻苦攻关,在改革创新中研发核心技术、积累管理经验、培养人才队伍,一点一滴细微之处,是计算所人的航空报国情怀。
加快实施人才登高计划
建设航空作战任务系统人才中心创新高地
航空工业光电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集团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施光电所“6·20人才登高计划”,坚持“崇尚技术、崇尚创新、崇尚人才”的价值理念,以世界一流军队建设需要为导向,面向技术前沿和重大项目需求,实施“育鹰计划”“飞鹰计划”“英才计划”“托举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用机制,开拓视野聚才、多措并举育才、不拘一格用才、深化改革励才、营造环境爱才,加快建设航空作战任务系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坚持特色专业核心突破
形成国际领跑重大创新成果
航空工业特飞所把“领先创新力”作为重要战略支撑,打造通用航空原创技术策源地,创建航空基础科研能力,坚持高速水动力和腐蚀防护与控制两大特色专业的核心技术突破,力争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并跑领跑的重大创新成果。围绕关键领域、重点方向构建特种飞行器主集成商新型产业组织体系,建立“研发+产业化”新体制,深化产研协同新模式,持续加强特种飞行器和通用航空前沿技术探索能力、特种飞行器系统集成开发能力和浮空飞行器一体化综合保障能力,真正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为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特种飞行器主集成商目标不懈奋斗。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
推动核心领域技术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航空工业上电明确把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主责主业,以型号任务为牵引,以强军装备为己任,深入落实集团党组“创新决定30条”,按照“需求牵引、技术驱动、机制保障、人才先行”的发展思路,发布《上电科技创新行动指南》,以全方位的科技创新行动为主线,做实做细科技创新规划,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机制,着力推动核心专业、关键领域技术提升,引领和支撑照明、座舱操控、配电、告警等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航空装备跨代发展提供保障。
探索制定新措施
为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做好准备
航空工业制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以科研生产任务为中心,以生产中面临的技术瓶颈及加工难点为导向,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在探究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潜精研思,成立技术难题小组,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文献,归纳、整理出材料的基本特性、影响机械加工主要因素、业内该材料加工经验等,组织召开工艺评审会,分析零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制定解决措施,为零件投产做好充足准备,提高产品关键零件密封效果,助力公司冲刺四季度目标。
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创新
多项技术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航空工业风雷干部职工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认真领会科技创新的深刻含义,切实将科技创新贯彻落实到企业发展全过程中。目前,风雷在“创新、改革、精益”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公司创新体系,并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及培养,加强与外部科研院所、大学等的研发合作,形成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目前在气液混动、无人机蜂巢发射、发射装置健康管理等技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风雷将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引领,加大研发和人才投入,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进行核心技术攻坚,为建军一百年做出更大贡献。
加速培养创新人才
聚焦机载产品研制技术发展新形势
航空工业泛华党委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公司“领先创新力”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系统要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各项工作,聚焦机载产品研制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倾力打造创新体系,激活自主创新机制,加速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努力开创泛华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航空燃油测控、发动机点火研制技术发展新趋势,全面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管控流程,不断构建完善试验验证体系,有序构建数智航空能力体系,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制造、精益制造的核心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依托泛华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确保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企业科技创新做好技术储备。
着力核心技术自主领先
深入推进“1+3+3”融通创新机制
航空工业凯天深入领会报告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航空工业人才发展要求,聚焦优装强军,将“核心技术自主领先”作为航空强国使命着力点,深入推进“1+3+3”融通创新机制,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机制体制上不断创新突破,探索构建科技人才发现机制、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能,打造人才中心,助推创新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