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个子不高,戴个眼镜,把冯龙放在人群中可能都不会被认出。但在某型飞机研制现场,冯龙却成了厂所协调的调度站,沟通的通信局,质量的督察队。
主动请缨甘之如饴
6月,飞机研制进入关键时期,看着办公室捉襟见肘的人员,负责质量、批生产和外场保障的冯龙,主动作为,申请增加了对口飞机试验任务的研制工作。作为飞机重大节点前必须完成的重要试验,时间异常紧迫。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冯龙协调各方细化计划,匹配节点,确保任务最短路径。识别到试验单位首次负责该生产任务这一高风险项,他主动协助试验单位,提前协调配套资源,确保部分标准件和加工设备在资源极其紧张条件下的按时到位,保住了生产任务的交付节点。
8月,恰逢飞机项目交付前最紧张的阶段,每天在现场都能看到冯龙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凌晨5时,在疫情还没有“醒来”的时候,运载试验机的车队快速出发,当晚抵达试验单位,保住了节点。
经过现场日以继夜的数月奋斗,“捷报”传来,飞机重大试验在重大节点前最后一个工况圆满完成。恰逢“疫情”严重,冯龙脸上带着胜利的喜悦,笑着说:“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临时受命 勇挑重担
8月,由于部门内部的机构和人员调整,原本计划对口机上地面试验的另外“一条龙”赵治龙调整到了项目办。由于新人抵达还有一段时间,原本紧张的人力资源更加雪上加霜。在领导们惆怅之际,冯龙再次站了出来:“领导,给我个机会,让我试试。”机上地面试验对项目主管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考虑到冯龙相关经验不足,以及他承担的现有事务对于一个主管已经非常饱满等因素,研究室开始有所犹豫,但经权衡各方面因素,最终还是决定将担子压给了他。“龙龙,你可想好,你现在都够累了,再压点怕把你压垮啊!”他只坚定地说了一句“没问题!”
于是,从8月底起,研制现场多了一个叫“龙龙”的小伙子。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带着“PDCA”的思路,他把条件对接放在第一,机上地面试验前几天,他先协调厂所专业清理要求,与正在开展的试验同步准备,并行开展。下午4点半,晚上10时,他总能准时出现在现场的会议室,沟通条件、协调计划、跟踪进展、联系人员。晚上10时的会,11时或者12时结束是常态,由于白天经常有会要组织或者参加,会议结束后他还要再去办公室把平台的待办和消息处理完。有几次,同事劝他“明天再说”,他伸了伸懒腰:“当日事要当日毕,不然欠债越来越多就还不起了。”中秋节那天,有同事在办公室加班,看到冯龙,轻轻一笑“果然,你也在!”桌子上放着啃了半块的月饼,同事跟他开玩笑:“你这带半块月饼来不像话啊!”“这是在现场过中秋的纪念品,人手只有一份。”冯龙边说边把那半块月饼放进嘴里。同事正准备吐槽冯龙小气,冯龙悄悄从兜里拿出了一块月饼放在同事的桌子上,开心地说道:“中秋快乐,我开会去了哈!”同事一看表,“可不!这又快十点了!”
百忙之中,冯龙还去了航展,看了他在朋友圈晒的照片,同事给他发消息:“小日子过得好哦!”同事说:“后来我才知道他前一天晚上开会加跟着大家一起处理问题到两点,早上4点多起床赶6时过的航班。”在那边保障,协调的事也一点不轻松。冯龙坐在电脑前边处理这两天欠下的“今日事”,边带着自豪的微笑对同事说:“你知道航展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吗?就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拍我们的飞机,听着旁人的赞许心里偷着乐。”
面对飞机研制的重大节点,冯龙在研制现场忙碌着、奔跑着。当机轮离地的瞬间,带着每个航空人的梦想再次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