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莹
中航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铆装钳工,全国妇联常务委员,曾获“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最美劳动者”等荣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30年来,薛莹始终怀揣着航空人的梦想,坚守航空报国使命,胸怀航空强国的担当,在航空产业一线谱写了梦想的篇章。她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扬工匠精神,时刻保持对产品质量的坚守、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岗位的尊重,用智慧和汗水践行着航空报国的壮美誓言。薛莹用自己的奋斗经历,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示了航空人的使命担当,为广大产业工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榜样和精神力量。
新员工,初出茅庐苦练技能
1992年,19岁的薛莹以优异的成绩从西飞技校毕业进入中航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成为航空工业生产一线的一名铆工。当时厂里的老师傅们看着薛莹瘦弱的身影,都不禁怀疑这样的姑娘能否承受繁重的工作。但很快,薛莹就用勤劳换取了师傅们的喜爱。
初出茅庐的薛莹总是泡在班组里,师傅们干到什么时候,她就看到什么时候,在一旁帮忙递送工具,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勤学苦练、精打细磨成为薛莹在学徒期间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不二法宝。辛勤的付出加上师傅的指导,薛莹迅速成长起来,在同期进厂的年轻人中,逐渐脱颖而出。她扎实地掌握了铆接装配的基本功,传承父辈们的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奉献航空事业时刻准备着。
娘子军,巾帼力量造就国际水准
2000年,正是波音737-700飞机垂尾试制的关键时刻,年仅27岁的薛莹成为波音垂尾前缘班班长。在薛莹的带领下,这个人员组成80%都是女职工的班组,扛起责任担当,以严谨和细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她们是不服输的航空人。有一次,波音公司代表认为公司无论如何都赶不上进度计划,已通知总部准备罚款,但薛莹团队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比进度计划提前了两天。女职工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确保了产品按节点优质交付。
她们是经得起考验的航空人。2004年波音公司对订购“波音737-700”飞机垂尾前缘时提出了十分严苛的要求:蒙皮不许有丝毫划痕,更不许打磨,还必须做到用一个大拇指以小于5磅的推力使前缘组件上300多个孔上下同心。面对这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薛莹带领组员艰难攻关,每天进行繁重的劳动和没日没夜的试验。她们尝试改变铆接顺序,最大限度消除蒙皮应力;不断改变工艺方法,优化加工流程,使蒙皮装配后力量分布均匀、保持一条直线。经过三个多月的辛勤努力,前缘装配终于满足了严苛的要求,波音公司代表伸出大拇指轻轻一推,300多个孔全部“同心”。
2005年,薛莹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薛莹班”,承担着美国波音737-700垂直尾翼可卸前缘组件的装配任务。薛莹带领全体组员改进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实行精益制造,坚持简单的事情认真做,把“铆钉精神”发扬到了极致。
“薛莹班”过硬的产品质量、坚韧的探索精神和高效的生产进度赢得波音公司的赞扬和信任,获得了波音公司“用户满意员工”证书。薛莹班组用智慧和汗水为公司乃至中国航空工业转包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赢得了业内的认可与好评,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作出突出贡献。“薛莹班”先后获得了“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等荣誉称号。
企业发展的希望、产品走向世界的期盼、上一代航空人的嘱托化作强大的动力,支撑着薛莹和国际航空部件厂的每一位职工。他们正视自身的差距,苦练生产技术,学习管理经验,探索人才培养方式,一点点地缩小着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用优秀的产品获得了外方代表的赞许,也为日后中航西飞走向独立自主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代表,牢记使命发扬航空精神
2012年,薛莹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并成为主席团成员。当选党代表让薛莹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这是党组织对她的信任,也代表了党中央对航空人的期望。作为党代表,薛莹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航空、关心航空,促进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履职,她学习党史,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将一个普通一线工人对企业的发展、对航空工业的思考和建议带上了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
就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2013年1月26日,由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200吨级大型运输机运20首飞成功。身为党代表的薛莹见证了运20研制成功背后航空人的担当奉献,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关注航空,了解航空报国精神,形成奋进向上、敬业奉献的社会氛围。
2017年,薛莹再次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并作为大国工匠的代表走上了党代表通道。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薛莹阐述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工匠精神是恒久坚持和精益求精。世界上经营寿命长达百年的企业,无一不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传承之中。在制造业进入到智能化的今天,“工匠精神”并不过时,它的核心本质是专心致志地做事。只要坚持做,就会达到成功。
这些是她多年的感悟,也是所有航空人的自觉。如今的薛莹仍奋战在生产一线上,并始终发挥着劳模的榜样带头作用。她所在的中航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现阶段不仅承担了国际航空部件合作项目生产任务,还承担了AG600、ARJ21等国内民用航空部件的生产工作。“薛莹班”现在的工作内容更加饱满,工作节奏更加快。面对这样的压力,薛莹和她的班组成员冲锋在前,不断改进生产方法,加强质量意识,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生产中。在西安市疫情提级管控期间,班组成员坚守在生产一线,在疫情严峻挑战下,按节点圆满完成了国际部件的交付任务。
近年来,薛莹还十分注重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成立了技能大师创新工作站,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传承活动,解决现场瓶颈问题,培育更多的“工匠大师”。她作为航空技能带头人,主持技能大师创新工作站的相关工艺改进项目,和同事们一起,实施培养人才计划,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
她一直在奋斗,在探索,新时代的劳模,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做“智慧型劳模”。怎样将更多的新时代的工人培养成为“智慧型工人”。他们可以通过对工具、工序、工艺规范的改进,使工作效率更高、质量更优。她希望能让更多的产业工人,从单纯地完成生产任务中解脱出来,成为“智慧型工人”,在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怀揣这样的美好愿望,薛莹和公司多个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共同成立了“匠客梦工坊”,集合企业核心创新力量,汇聚有技能有经验的工匠人才,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从而更好地推动生产现场的精益化改进和技术革新。对于之后的工作方向,她有着十分朴素的想法:“工人的活力来源于一线,智慧也来源于一线,未来我要坚守本心,继续在生产一线和同事们一起奋斗,为产业工人技能的提升多做事情,为工人的发展多做事情,这也是我不竭的动力。”
近年来,薛莹在陕西省内外做过许多场报告,大力宣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航空报国精神。在十八大和十九大宣讲中,在各种类别报告会、交流会上,她用生动的语言和切身的体会、真实的例子,与众多青年学子、女性朋友、普通劳动者、市民朋友分享自己的成长之路,讲述自己从铆工学徒到班组长再到大国工匠的奋斗经历。
薛莹的每一场演讲都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她用自己的成绩和行动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产业工人这个群体,了解航空,支持航空。她的宣讲总是充满朴素而打动人心的力量,在欣赏与学习中宣扬着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018年11月,由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百姓宣讲活动全国宣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她作为道德模范,为首都各界干部群众七百多人做了报告。让更多的人了解航空工业,认识航空精神,熟悉祖国蓝天的守卫者,这让她的内心充满自豪。
新起点,不忘初心奋进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走进新时代,面对新挑战,肩负新使命,航空装备将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建设强大航空工业的必由之路。
薛莹相信,在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从来都是航空工业的主战场上,新一代的航空人可堪大任。我国的航空事业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未来的蓝天上也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飞机在自由翱翔。
运20的非凡航迹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让薛莹为代表的航空人备受鼓舞,感受到中国航空事业已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和航空强国同台竞技。
薛莹常说:“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追赶的十年,那么未来的十年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十年。”如今,高质量发展对航空事业提出更高要求。以薛莹为代表的航空人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工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创新奋进的激情融入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伟大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