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空工业南京机电着力打造“五位一体”科技创新模式

2022-09-16 15:08 中国航空报 陈丽君

中国航空报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航空工业党组将2022年定为“创新年”,发出了加快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的号召。航空工业机载做出了进一步推动落实科技创新规划及“三个清单”的部署。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作为机载液压、燃油与环控系统事业部的牵头单位,勇担推动航空机电科技创新发展重任,高效执行航空工业党组、机载党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创新文化五个维度的联动,初步形成“五位一体”科技创新模式。

下好创新“先手棋”

明确主攻方向在制定“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之初,南京机电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总体要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战化需求以及现存问题,明确了以能量综合为主线,以“综合化、多电化、智能化、轻质化、高可靠”为技术发展方向,以数字工程为支撑,形成了航空机电科技创新“四化一高一工程”的战略方位布局。

结合航空工业党组“创新决定30条”和事业部发展要求,形成了南京机电“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围绕多源能量综合管理、机电系统智能化控制、产品统型、高可靠长寿命密封和摩擦技术、多电架构布局、3D打印、复合材料应用等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出了功重比、能效、成本、可靠性、研制周期指标提升等发展目标;梳理了核心产品清单13项、核心技术清单18项、能力提升清单15项,形成了以机载“三个清单”项目为重点的“十四五”规划技术项目库共150项;发布了年度技术开发项目指南,其中2021年发布44项,2022年发布69项,通过内外部渠道开展项目立项实施,确保科技创新规划有效落地。这些措施最终形成了打造“领先创新力”实施方案,使得创新有目标,主攻有方向。通过科技创新规划引领、“三个清单”落实、“五个维度”联动,全面推进“创新决定30条”落地,下好了创新“先手棋”,才能实现航空机电“弯道超车”甚至“开道超车”。

打造创新“策源地”

搭平台唱好戏作为事业部的牵头单位,南京机电着力推动创新平台布局,建立了专业领域全覆盖、技术成熟度全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构建了从“0—1—10—100”的创新价值递增、产业规模放大的创新发展模式。

南京机电通过“航空机电系统综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不断引领航空机电系统的创新发展,在科技创新投入、创新文化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积极申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争取航空机电领域能够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建设并运行事业部创新中心,以重点项目高效推进为目标,深度试行创新型项目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瞄准航空机电系统前沿动向、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开展研究。目前,南京机电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分别联合建立了“航空综合机电系统智能控制与健康管理联合实验室”“航空机电5G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航空流体动力与智能感控联合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

探索创新“新机制”率先“揭榜挂帅”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技术特点、项目难度,采取了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南京机电在此基础上,探索分层分级精细化项目管理机制,采用“揭榜挂帅”“相马/赛马”“小微项目”的管理模式,试行“首席负责制”“项目保证金制”,精准管理,保证项目快速、高效推进。

2021年底,机载液压、燃油与环控系统事业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南京机电率先对6个重大项目实行“揭榜挂帅”。其后,6个项目团队缴纳保证金67万余元。通过半年多的运行,项目均较平时有较快进展,在2022年“科技创新月”期间返还了第一笔保证金。通过运行机制的探索与调整,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工作改革“试验田”。

同时,南京机电从创新资产、创新损益、成果应用三个维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位一号文下发,并开展预评价工作,评价相关部门的技术能力,促进改进。

近年来,南京机电积极施行专利布局及知识产权推进机制,每年落实知识产权奖励机制。为夯实科技创新工作成果,南京机电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初步绘制了科技成果管理地图,拉通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评奖、成果发布、转化应用、人员激励等各环节,2022年8月在科技工作会上,首次邀请6位成果发布人,召开成果发布会,推动南京机电技术开发成果的转化应用。

培育创新“主力军”

强队伍树先锋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南京机电不断打造以集团“首、特、一”为代表的技术专家队伍,构建核心科研团队,大力培养优秀创新团队,培育创新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了创新人才梯队,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领军、先锋作用。

同时,积极推行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博士后工作站、干部交流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打开多元化人才供给局面,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派两位优秀教师到南京机电科技部门挂职交流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打造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紧扣职位体系和任职资格体系,梳理、固化人才培训课程体系,开展“联动支撑技术策源地打造,内生驱动型号质量提升”系列培训课程,推动研发设计人员能力提升,强化发展持久动力。

构建创新“大道场”

育文化促开放近年来,南京机电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理念,坚持党委对科技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通过党委中心组、党支部集中学习,开展党建引领主题竞赛、“学党史悟思想,学讲话促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等特色党建活动,筑牢初心使命,夯实“红色堡垒”,激活“红色引擎”,践行“红色初心”,将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党建与科技创新“双融双促”。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创新体系构建、技术基础支持、前沿技术研发工程中的引领保障作用,落细落实航空工业党组“创新决定30条”,南京机电党委研究决定成立科技创新党员攻坚先锋队;南京机电主任程伟、党委书记习仁国担任科技创新党员攻坚先锋队领导小组组长;组建了3支党员先锋队,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南京机电“科技创新”第一线。

南京机电还通过国际论坛、创新创业大赛、3D打印大赛、航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等形式,营造百花齐放、竞赛争优的创新生态。通过如“能量综合·灵巧机电·创新远航”科技创新月活动、总师大讲堂、前沿技术讲座、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宣贯等活动,培育了“引领发展、敢于创新、夯实基础、勇攀高峰”的创新文化。

展望未来,南京机电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正向研发的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发扬航空报国精神,笃行航空强国使命,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责任;积极发挥事业部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带领全体科技创新工作者凝心聚力谋发展,以更加饱满的奋斗精神砥砺前行,以更加朴实的实干精神打磨科技成果,为实现南京机电“引领航空机电新发展,成为国际化卓越强者”的宏伟愿景提供科技支撑,以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in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