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郑飞生产组最年轻的班组长胡海洋接到了一批壳体类零件生产任务,这批零件不仅工艺复杂,需求量也很大。
接到任务之初,胡海洋和团队采用了虎钳夹紧和端头定位的传统加工方法,但很快,团队就发现老办法行不通。
传统方式为什么效率低?
采用传统加工方式,一次只能装夹一个零件,并且在装夹过程中既要防止零件夹伤,又要防止夹紧力过大导致零件翘起;
此外,由于零件上有多处极小的圆弧和转角造型,以往只能依靠手工锉修,不仅加大了铣工的工作量,刀具也十分容易折断。
低下的生产效率,使胡海洋萌生了制作专用工装的想法。他找到“牛雪平创新工作室”,在郑飞高级技师牛雪平的指导下,设计制作出了一款“快换工装”。
端头定位→零点定位
新设计的快换工装,它的基准板采用零点定位基准,装夹快速方便、定位精确,省去了传统母板的繁琐步骤,可以随装随用。
虎钳→OK夹
快换工装采用外形侧靠端头定位的形式,选用小巧、耐用、夹紧力更加稳定的斜楔式精密平口钳(也称“OK夹”)夹紧两件零件,侧靠面和端头定位面选用上一工序精加工面保证外形定位的准确性。
手工锉修→程序优化
通过快换工装的使用,进一步合理化刀具路径和参数配比,有效解决了加工过程中刀具易折断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零件表面的光洁度,还节省了刀具成本。
组合使用 效率加倍
在快换工装的表面,牛雪平与团队共设计了6处台阶下陷,可一次性配合6个OK夹,装夹12个零件同时加工,使生产效率有了巨大提升。
“配合使用,威力加倍!”胡海洋这样评价。
牛雪平(左一)
攻关是打开瓶颈的“金钥匙”,创新是降本增效的“加速器”。只有不断思变,才能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