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近年来,航空工业沈阳所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要求,坚持“抓党建、把方向、带队伍、扬正气”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新时代航空工业“一心、两融、三力、五化”发展战略和“两步走”战略目标,突出实践特色,持续强根固魂,探索形成了具有军工科研院所特色的领航型、融合型、卓越型、专业型、创新型、价值型“六型”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着力打造领航型党建,确保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进党的领导与研究所治理有机统一,确保研究所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坚持党的领导,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一直是沈阳所的光荣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所党委牢记“国之大者”,突出政治领航、思想领航,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党建工作进研究所章程要求,明确了所党委在研究所治理中的法定地位。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空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和完善党委作用发挥机制,落实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决策清单,明确所党委和所领导班子的决策分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定期召开党委会研究型号研制、科技创新、自主可控、国企改革等工作,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党建工作措施,并纳入年度党委工作计划,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研究所的发展优势。
坚持服务科研工作不偏离,着力打造融合型党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航空工业代表着国家的工业水平,关乎民族的生存安全和国家的发展利益。沈阳所党委始终站在全力维护国防安全和引领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产业链快速发展的高度进行谋划、推进,坚持服务科研不偏离,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作为航空工业主机单位,沈阳所党委坚持以坚决完成好科研型号任务作为研究所的最大政治任务,抓好型号研制全线党的建设。制定《加强型号研制全线党的建设工作方案》,从“政治引领”“战略协同”“联建共建”“型号廉洁”“型号文化”五方面丰富加强型号研制全线党的建设工作内容和推进载体。聚焦国家航空武器装备重点项目,制定党建专项工作方案,在试制现场建立4个临时党组织、组建4支党员突击队,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攻关,凝聚起军队、主机、辅机各方攻坚力量,为关键任务推进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在型号一线持续推进“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创建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深入实施“双向培养”,制定个性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推动党建与研究所融合发展、党务与业务融合提升、党员与职工融合成长。
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着力打造卓越型党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推动各级党组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
沈阳所党委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遵循,在建强卓越组织、锤炼卓越队伍、培育卓越文化上下功夫。聚焦“三基建设”,落实“四同步、四对接”要求,紧跟改革发展步伐,加强新组建单位、子公司等党组织建设,确保研究所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从2017年至2019年,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巩固、提升“三步走”工程。从2020年起,从基本组织建设向基本队伍建设纵深推进,策划实施了“党员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近5年来,共调整干部283人次,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80后”干部比例近60%、技术带头人比例近40%。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体推进“三不”机制体制落地,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树立监督执纪正确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干部人才成长氛围。进一步打造人才队伍培养高地,所党委于2016年成立所党校。6年来,累计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班80余期,管理培训班60余期,为飞机设计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管理语言统一、作风纪律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全面开展文化升级,深入挖掘建所60年文化积淀,牢记航空工业“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研究所“因战机而生、为奋斗者圆梦、协同成就未来”的核心理念得到广泛认可,成为全所党员干部职工的行动指南。
坚持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着力打造专业型党建,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建工作是一门复杂的专业,有着自身的规律,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国企党建具体实践相结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党建工作专业化管理,加强党建工作的计划、组织、管控和评价,实现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沈阳所党委借鉴项目管理经验,应用工程化管理思维,探索构建了“4A·3S”常态化党建责任体系,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常态管理和科学化水平可持续性提升。以“1122”党建工作体系指标为依据,系统构建星级量化考评模型,于2018年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星级量化考评,进一步明确了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路径和方法。主动适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党建”建设,自2017年先后策划了涵盖10大业务模块、46个工作单元的“党建云”实施方案,以及以党建任务计划和党员管理为核心的新一代党建信息化系统建设。新一代党建信息化系统以“云+网+端”的模式,构建起党建、管理、学习、信息四大平台,实现全业务线上流转、全过程实时管控,促进党建管理进一步提质增效。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新路径,着力打造创新型党建,不断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为积极探索落实“集团抓总、主机牵头、体系保障”机制的新路径,沈阳所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方法,自2017年起,与航空工业沈飞、南京机电党委共同谋划,将原先基层党支部层面的结对共建提升到党委层面。三家党委以“党建共建、发展共赢”为主线,以“战略共鸣、资源共享、队伍共带、任务共进、文化共创”为推进机制,探索形成了“党建搭台、业务唱戏、双融双促”的良好态势和推进格局,在引领保障科研生产任务高效完成、促进航空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扎实的成效。为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所党委在总结督导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引入“目标管理理论”“组织绩效管理模式”“PDCA质量管控体系”等现代管理工具,创新构建了“5P”党务督导工作模式。以目标计划(plan)牵引过程督查,以过程督查(program)支撑考核评价,以考核评价(perform)强化指导反馈,以指导反馈(process)促进改进提升,以改进提升(perfect)反馈目标计划,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持续循环提升。
坚持锚定价值坐标,着力打造价值型党建,不断生成奋楫扬帆的不竭动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必须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沈阳所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实现高质量价值创造,不断提升政治价值、人才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能力。
沈阳所党委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60年来设计研发出歼8、歼11、歼15、四代机和无人机等五大系列40余个航空装备重点型号,有力支撑了一流军队建设,捍卫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党建引领持续创造政治价值。在长期工程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支以顾诵芬、管德、李明、李天、杨凤田、孙聪、王向明等7位院士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航空科技人才队伍,涌现出了“新中国首任总设计师”黄志千烈士、“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烈士等先进典型,对外输送了1000余名高层次科研和管理人才,党建引领持续创造人才价值。不断整合航空产品业务,建立分线管理模式,完成了航电集成、装机、模拟器等5类百余种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非航产业稳中有进,党建引领持续创造经济价值。深入落实集团文化建设规划和先进文化力建设指导意见,积极探索研究所文化力生成路径,深化“报国·航空”等专项文化建设,研究所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党建引领持续创造文化价值。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飞鲨助学·圆梦航空”助学计划支持志于航空的192名辽宁儿女实现大学梦、航空梦,“航空科普志愿服务队”走进军营和学校、走上网络和云端,播撒航空种子,打造特色微公益品牌,研究所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党建引领持续创造社会价值。
沈阳所党委通过持续推进“六型”党建工作体系,把准、把稳研究所发展方向,引领“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与国家战略需要相衔接、相协调;推动研究所深化改革扎实落地,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锻炼了队伍、鼓舞了士气,干部队伍更加担当作为、人才队伍更加充满活力,全所上下以奋斗和实干开启跨越发展新篇章。沈阳所将继续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坚持“支撑一流军队建设是航空工业最大的政治”理念,锚定“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发机构”愿景,面向“十四五”持续贡献“领先创新力”,努力成为航空工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担当航空产业链“链长”职责,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奋斗实干,以优异的航空装备科研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