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当前,多个都在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频频部署,不仅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还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和开放压力测试。其中,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经济、增值电信等领域屡被提及。
多地频频部署
推动优势产业发展近日上海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建设“动力之源”,重点发展大国重器核心装备、高端动力部件及装备的高附加值环节。
多个自贸试验区都在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频频部署。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聚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一定位,围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力;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提出,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连云港片区则结合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推进能源交易中心建立并实体化运作。
加强制度供给 开展针对性创新探索
在进行产业布局的同时,配套的制度创新也在加强。上海临港新片区也围绕产业发展在制度创新上加力,提出将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在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建立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综合保险补偿机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经过近九年的建设探索,自贸试验区在先行先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到了围绕产业发展进行针对性创新的阶段。
商务部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如今扩围至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同时,21个自贸试验区以占全国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5%的外商投资和17.3%的进出口。
张威同时指出,在制度创新中,自贸试验区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培育优势产业方面打下一定基础。“基于此,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发展,将更加注重制度创新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突破,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
发挥排头兵作用
引领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当前部署来看,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更加聚焦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初,商务部在部署自贸试验区发展方向时,明确提出自贸试验区要进一步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吸引产业链全球生产要素资源,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更多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杜国臣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指引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的主题,自贸试验区应当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中央到地方,都普遍强调高质量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并加大了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力度。”杜国臣表示,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更加强调制度创新的集成性、系统性以及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成为当前中央及各地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政策的共同特点,也是自贸试验区进入到“深层次”发展阶段的自然折射。
在张威看来,聚焦产业发展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制度创新,一方面能够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对全国同类型产业发展也将起到引领促进作用。随着更多突破性创新举措的推出,自贸试验区在培育重点产业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好发挥,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塑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