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众多大国改变“大舰巨炮”的思想,转而全力发展能搭载大量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和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远洋舰队。但想让飞机在跑道长度有限的航母上起降是一件令各国海军都比较棘手的问题,众多性能非常优越的陆航飞机无法在狭窄的甲板上起降,这意味着海军就必须针对航母开发一款全新配套的舰载机来使用。
二战美国“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
在二战时期航母上的弹射器还远远不如现在使用的蒸汽弹射器安全方便,为了增强舰载机起降的安全性和提高舰载机的起降效率,美国海军迫切想要一款能短距起降且具有良好操控性的高性能战斗机,并向当时众多的飞机制造商和研究所抛出橄榄枝,希望获得一款较为满意的机型。
当时就职于钱斯·沃特公司公司的美国工程师查尔斯.H.齐默尔曼(Charles H. Zimmerman)拿出了一架外形酷似“薄饼”的飞机,后来海军将其命名为X-F5U(X代表为试验机型)。
F5U
F5U的外形十分奇特,因为它没有当时传统飞机典型的机翼和尾翼结构。通体观察起来就像一个“大圆盘”,尾部是一对垂直的尾翼,后端两侧是一对倒V型尾翼。机身使用了翼身融合的设计,在机身的两侧前部伸出两个活塞发动机,每台发动机上配备了四片巨大的螺旋桨叶。机身底部是常规的后三点式起落架,机身中部是驾驶座舱。在驾驶舱和发动机之间,是发动机进气口的位置。
由于翼身融合使得螺旋桨产生的高速气流能够直接覆盖整个圆盘机身,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升力。奇特的设计使得F5U能够以大约最低6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飞行,如此低的速度意味着它的起降距离将大幅缩短。由于所有气动操纵面都处于螺旋桨产生的气流中,操控效率更高,所以机动性要好于一般的飞机,这两个优点都正合海军的心意。
V-173
1941年,沃特公司开始制造“飞行薄饼”的工程样机,飞机代号V-173,使用材料主要为木头。从1942年11月进行了长达两百多次的试飞,试飞结果达到预期,令齐默尔曼和海军都较为满意。于是1944年7月海军出资要求沃特公司尽快制造两架X-F5U原型机用于飞行评估和上舰测试。
V-173
原型机制造采用的一种被称为“轻金属”的新型材料,其主要结构为铝制蒙皮中间塞入一层西印度轻木。这样在拥有足够的机身强度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效减轻飞机的自重。
X-F5U结构图
F5U具体参数
1、大小
F5U长度8.73米,翼展9.91米,机高4.5米,翼展面积约为44.2平方米。
2、重量
空重5958千克,可载重7600公斤。
3、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8533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