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9月21日,在美国哥林达市,伴随着一具四气缸汽油机的轰鸣声,一架飞机冲上了蔚蓝的天空,在飞行了2600多英尺的距离后缓缓降落在草坪上。顿时人声鼎沸,大家欢呼雀跃,大喊着:“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兴奋的人们冲向飞机,迎接出并高高举起了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冯如。这次飞行的成功代表着: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的飞机飞上蓝天,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的载人动力飞行,标志着中国航空纪元的开始。2022年8月25日是冯如先生逝世110周年,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和他的座驾“冯如一号”飞机。
坎坷少年
冯如先生生于乱世,一生坎坷。1884年1月12日,冯如出生在广东恩平牛江渡区杏圃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家徒四壁从小却喜欢亲自动手制作风筝、车船这些小玩具,同时对飞天的童话故事更是心驰神往。1894年,冯如的舅舅见他家境贫苦遂将冯如带去美国旧金山谋生。那一年冯如只有12岁。6年之后他便前往纽约,在一家工厂半工半读,学习机械制造。不论是在工厂工作还是学校学习过程中,他总是喜欢钻研技术乐于思考,时常还会冒出一些新想法。探究一个问题到深夜,对他来说也是习以为常。在纽约的5年时间里,冯如具备了广博的机械制造知识,他通晓36种机器,还制作了一些抽水机和打桩机,他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由于性能良好深受用户的欢迎。冯如当时已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机器制造家。
筚路维艰
年少有为的冯如并没有安于现状。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首次载人动力飞行。人类首次飞上了蓝天。与此同时,国家也面临内忧外患,深受列强压迫。面对奇耻大辱,冯如有了航空救国的想法。起初,冯如想造军舰,但之后,冯如对助手表示:“与其花重金造一艘军舰,不如来造飞机以补贴国防。” 1906年,冯如从纽约回到旧金山,召开了募集资金的说明会。面对种种质疑,冯如最终从三位华侨那里募集到了1000多美元作为启动资金。虽然资金并不富裕,但这次说明会给他带来了另一个收获,有三个年轻人找到冯如说:“他们虽然没钱,但愿意出力,愿意给他当助手一起造飞机。”就这样冯如得到三个知己。
冯如一号
即便前期积累了不少制造经验,可技术不那么好获得,制造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07年冯如和他的助手一起,开始了飞机的研制工作。在当时,莱特兄弟的飞机刚刚首飞不久,图纸专利是30年的权限,他们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只能通过紧衣缩食节省出来的钱,买一些杂志和书来翻阅,例如《飞行器月刊》、《航空学》、《美国科学》这些权威刊物。而且还需要独立的观察与思考,来寻找设计思路。当时美国《旧金山呼声报》的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冯如翻阅了大量科技文献数量庞杂,堆积起来好像一座图书馆。于是在1908年5月,在奥克兰第九街359号,冯如租下一间,仅7.5平方米的屋子作为车间。定名为:广东制造机器厂。就是在这里,冯如怀着凌云壮志。面对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冯如和他的团队废寝忘食,鲜有在凌晨3点前休息。经过半年的踔厉奋发,24岁的冯如和助手们制造出来了中国人的第一架。
同年(1908年),冯如在奥兰多市的麦园进行试飞。试飞工作危险且风险大,他的朋友们都在劝说让冯如留在地面换一个人试飞。他却毅然走向飞机说到:“生命不足惜,只要中国的飞机能够飞上天,死也值得!”发动机隆隆作响,冯如驾驶着飞机刚离开地面,意外就发生了!飞机突然发生倾斜,瞬间扎向地面,在场的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人们惶恐之时,冯如从机翼下爬出了残骸,泰然自若眼神坚定,第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垮这个拳拳报国心的年轻人。
1909年9月21日是一个永远值得被铭记的日子。在当天晚上6点左右,冯如驾驶着他全新制造的飞机,在奥克兰成功首飞。从设计制造到首飞成功仅仅一年零两个月。这架飞机被命名为“冯如一号”。这是一架三翼面布局的三翼机。总体由木头、帆布、少量钢筋结构构成,空重在130-150千克之间,一具四气缸汽油机通过链条传动方式驱动一具直径约1.8米的双叶螺旋桨。值得注意的是,这架飞机的发动机是冯如先生和他的助手们自己研制的,这就意味着当时中国航空事业一起步,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经测定,“冯如一号”首飞高度一直维持在离地面4.6米的高度上,飞行距离达到了806米,远远超过了莱特兄弟260米的试飞记录。在降落时飞机的螺旋桨突然断裂,好在没有出现大事故,最终冯如平安落地。首飞成功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少报纸都报道了此事。奥克兰当地报纸《奥克兰问询者》在9月23日的报道中描述到:“巨大的双翼飞机下方带着鸟的爪子一样的四个启动轮,缓慢地沿着椭圆形航线飞行,绕过山顶回到起点。《拉克罗斯论坛报》在10月也总结评价了冯如的飞行和飞机:冯如的飞机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新特点。
天妒英才
冯如研发成功飞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各路力量都邀请冯如的加入。两广总督张鸣岐就想邀请冯如回国效力。冯如答应了邀请,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后终回祖国。到了广东后,辛亥革命爆发,深受进步思想影响的冯如投身革命事业,很快被广东军政府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机长,继续投身于航空和革命事业。
此后冯如又受民国政府邀请,积极投身航空表演事业,为当时的人们插上了飞上蓝天探索天空的翅膀。天妒英才,1912年8月25日11时在广州燕塘悲剧发生了。为了让飞机飞的更高,姿态更优美,冯如便猛拉了一下操纵,由于瞬时力道过猛,飞机失控重重的摔在了地面上。尽管经过了全力的抢救,但冯如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冯如依然对助手鼓励到:“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一定要把中国的航空事业搞上去。听到冯如去世的消息,孙中山先生也不禁潸然泪下。
冯如先生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伟大的,更是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一生。热爱祖国,敢为人先,不怕牺牲,勇于创新的“冯如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空人接续奋斗。冯如先生逝世110周年,今天的中国再没有外国列强的压迫,今天中国的飞机更先进,飞的更高更远。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