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视角,讲微故事,看微现场,悟大道理。
集团推进AEOS建设应用以来,广大干部职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背后,是一个个关于规范和创新的故事,一个个关于改进和提高的故事,一个个关于责任与担当的故事。
让我们用一张张流程图、一次次头脑风暴、一个个精益单元倾听普通干部职工的心声,用一个个微故事见证没有退路的变革。
做一颗AEOS建设的螺丝钉
“压气机部给锋哥来送锦旗了!”
这是小金入职后踏进办公室听到的第一句话。
“锋哥好像去楼下培训了,你放那吧!”
一旁的同事回应道。锋哥是谁?这个神秘的名字在小金心中留下大大的问号。
快到下班时间,一个匆匆的身影从门外走进来,黑色镜框后的眼睛格外有神,手中还夹着厚厚的笔记本。
他刚坐下准备喝口水,电话铃声就急促地响起,“喂,你好,我是标准化团队的舒锋。”
萌芽初露 梦想起航
推进AEOS建设应用,工具标准体系是其中重要的技术要素之一。
刚刚进入公司,舒锋就成为发动机标准化体系建设队伍中的一员。
大到标准体系的搭建,小到一份文件的编制,有时,他为了搞清楚一条技术要求,反复与专家探讨,往往一研究就是一整天。有时,他甚至端着饭盘在食堂“守株待兔”,只为抓住一次请教的机会。
AEOS建设责任之大,即使是一颗螺丝钉,身上也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
有人曾不理解,行业内已经有标准体系,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他总是这样说:“标准是AEOS关键的体系要素,也是产品要求的重要载体,只有针对产品特点制定真正适用的规范,才能打开市场窗口、掌握行业话语权。”
体系建设 钻研不止
“听说公司要为两个月后的航展准备一台电子样机!”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展吧?时间太紧急了。”
电梯里过往的同事七嘴八舌地议论航展的事。
“对公司来说,这可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况且时间紧任务重,设计部门还人手不足……”舒锋一边想着一边若有所思地打开电脑,首页上招募电子样机项目成员的通知赫然在目。
他不禁跃跃欲试,自己在大学修过相关课程,说不定能派上用场,便毫不犹豫地提交了报名表。
之后两个月,他如痴如醉地沉迷于发动机结构设计中。软件不会用,就利用休息时间一边啃资料一边对着电脑琢磨操作步骤;对零件结构不了解,就打开数据库里的每一张图纸仔细研究。
机匣、叶片、轮盘……一个个组件模型在他手中初具雏形。“小白”逐渐蜕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大神”,前来咨询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什么办法能把经验沉淀下来,为更多人所用呢?”舒锋忍不住和体系部的前辈老张、老刘吐露了这个疑虑。
两人异口同声地笑起来:“你忘啦,可以从体系要素入手呀!”
听完,他瞬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如果把制图要求转化成流程、标准和指导书,嵌入信息化工具全面推广,让设计员随时查询、便捷使用,真正做到体系建设成果在型号中应用,同时收集分析使用过程的问题数据,拿过来优化体系要素,这样不就达到了“以用促建、建用结合”的效果吗?
想到这里,他已经坐不住了。
“晚上打球别等我了!”话音未落就一溜烟跑了。
老张摇摇头,“这小子,钻劲儿又上来了。”
后来,就有了公司的制图体系,这也奠定了项目研发设计的基础,构成了AEOS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设计制图到MBD建模流程,从模型检查要求到标注规则技术标准,从控制模型定义到设计制造协同工作指导书,从特征库到典型图库的“三化”资源库,积累的应用场景和使用经验越来越多,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2022年初,新冠疫情再次袭来。公司面临着统筹疫情防控与科研生产的重重考验,阻击疫情和加快科研生产的“双线”战役全面打响。
深夜十二点已过,公寓里的一户人家还留着灯。锋哥的爱人起来给孩子掖了掖被子,走到阳台远远地望着研发中心大楼,忍不住拿起手机发了条微信。
“还没有下班吗?不早啦!”
“快了。”
疫情暴发以来,公司三分之一的员工都被隔离在外,而园区内也严格执行防疫要求,复工人手严重不足。
“AEOS初步建成”的目标刻不容缓,体系深化应用亟待推进,现场设计出图难题层出不穷……锋哥勇挑重担,主动申请每天去公司值班,钻研技术问题、开展线上培训、与设计人员讨论,早出晚归已是家常便饭。
小燕是锋哥的徒弟。工作四年多,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数十通找师父的电话。锋哥的工作对话窗口总是闪烁不停,工位旁也常常围着来请教的同事。但锋哥从不抱怨,反而乐此不疲,尽心尽力帮助每一个人。
他曾经说过:“我们的工作是为设计人员解决问题,这问题是什么,其实就是体系建设成果落到应用过程中的痛点,我们要当好体系建设迈向体系应用的桥梁,当好催化剂。所以我从没有觉得困扰,体系真正落地见效,工作才没有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