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2022年是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的收官之年,实施好改革行动,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航空工业沈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科学谋划顶层设计,聚合社会资源,升级管理创新体系,优化供应链结构,将供应链能力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之一,提升零部件供应链管理效率,打造“保供、合规、控本、增效”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 创新结构转变
沈飞公司供应链管理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发挥主机牵头作用,构建高效协同的主价值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管理架构,打造“保供、合规、控本、增效”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上,沈飞公司着眼未来,不断探索、优化供应商培育模式,推动供应商从能力补充向结构优化转变,以融合发展和振兴东北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为依托,加强与属地政府、行业内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协作,充分发挥公司产业链“链长”作用。
梳理业务流程 建立制度体系框架
沈飞公司以零部件供应链业务管理模型为基础,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线,对零部件供应链管理全流程总体设计,量身构建零部件供应链管理“三级三层”制度体系框架。
以公司级、部门级和供应商级进行分级管理,以管理规章、管理程序和工作标准来分层管理,通过系统实施,现已有效统一公司内、外部零部件供应链管理语言,实现管理协同和快速响应,使零部件供应满足公司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需求,进而实现保供、合规、控本、增效的管理目标。
聚合优质资源 实施区域化布局
为打造布局合理、分工专业、优势集中的供应商队伍,提升区域配套效率,沈飞公司聚合优质资源、持续优化供应商资源结构,实施区域化布局。通过推动区域交付中心的建设,发挥聚合优质资源在构建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中的导向作用,针对瓶颈项目,应用产品导向、技术升级、管理协同等方式培育杠杆供应商,以项目引导、技术指导等方式对供应商实施定向培育,促进技术、能力互通互融。
目前,零部件供应链已形成区域化发展格局,可有效缩短物流配套距离、降低配套成本、提高区域产业整体优势。通过开发培育,辽宁省与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承制机加、钣金项目比例逐年提升,已逐步形成围绕机加、钣金项目的辽宁省全工序区域交付中心与黑龙江省、吉林省全工序区域交付中心。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沈飞公司零部件供应链提质增效成绩显著,在零部件外包工作总量及占比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单机外包成本逐年降低,产品计划交付率与交付质量保持稳定提升,有效保障了零部件外包产品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全面、有效供应,为科研生产任务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助推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