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空“后浪俱乐部”

2022-07-05 17:29 中国航空报 中国航空报 专栏

随着高校毕业季的到来,航空萌新们也陆续前来报到~

纵然出发时来自天南海北,但都默契地选择了为祖国航空事业一展拳脚。后浪入海,同心未来,如何启航筑梦,如何凝“新”聚力。出奇招、讲干货,促了解、强融入。

请跟随小编来一场航空工业各单位的“萌新巡礼”看看我们的航空“后浪俱乐部”怎么“玩”吧!

玩法一:情景沙盘!

航空工业哈飞创新培训形式,将情景沙盘课程“沙漠掘金之团队协作与沟通”引入新入职职工培训中。通过趣味性浓厚的情景沙盘模拟演练,把生活中、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如组织形态、协作沟通通过游戏折射出来。新入职职工通过选择、决策、行动,得到结果,引发思索,引导萌新们积极适应职场角色。

在欢声笑语和竞技比赛中,大家有了更多思考和新的认识,集体荣誉感更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更棒了。课程的引入,为新入职职工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工作潜能和尽早适应社会环境与角色的变化发挥出良好作用。

玩法二:“1233”素质管理用起来!

航空工业沈飞构建的公司“1233”新员工素质管理工程,以立德、聚能、创绩为主要内容,覆盖新员工甄别与引进、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的系统工程,强化新员工入口管理,收效良好。

沈飞聚焦员工职业生涯前端管理,在职业发展的前9年关键期(第一期3年和第二期6年),对新员工加强教育培训,以劳动合同期考核为手段,通过建立双导师制模式与负面清单管理,重点培养新员工依法合规工作的观念,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提升学习力,增强本领技能。

他们建立六大体系聚焦新员工180天培训管理。构建职业素养导师分级管理模块,明确职业素养分级管理目标,以职业发展溯源管理为入口,强化跟踪职业潜力识别管理为支持,辅以职业素养辅助管理,形成了由“素养班主任(领导人员)—素养教员(各厂团书记)—辅导员”的新员工职业素养养成三级管理体系。

玩法三:实践才是硬道理!

中国飞龙的“萌新”女飞行员宋卓娅虽然入职不久,但随着机组执行巡护任务的过程中,她积极参与实战练兵,练就过硬技术。作为米-171机组为数不多的女飞行员,曾经在外出差长达三个多月,她说:“想家,但是更想早日成为更优秀的飞行员。”

边飞边学,学以致用,从飞行学员到执飞机组,浓浓的学习氛围也深深感染着小宋——在飞龙,不论是飞行人员还是机务人员,只要是发现问题一定都全力以赴地去探究、去解决。飞行训练实操性极强,教员也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她多加引导训练,“每次飞完后都很耐心地为我讲评,告知我今天飞行上的问题让我加以改进,这一切真的是太重要了,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宋卓娅说,她会一直努力着。

玩法四:沉浸式轮岗!

近期,航空工业自控所实施“沉浸式轮岗”,在青年员工的培养中找准重点突破口,创新融合培养形式,为促进新人能力快速提升探索了新思路。

今年3~5月,基础管理与信息化部青年员工陈琦在生产运营部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沉浸式”轮岗实习。从员工下沉实习的目标和策划方案,到安排业务导师、生活导师,制定时间颗粒度,翔实的学习计划让她的业务覆盖度从市场、到生产运营再到外协管理。两个部门在中期和结束期均对陈琦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点评与建议,使青年员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

实践证明,沉浸式轮岗实习模式,对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提升、青年员工的快速培养,均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融合工作对跨部门的沟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是一次软硬结合的嵌入式学习。这种双专业的融合,是打破职能部门“墙”,促进深入沟通的有效模式,也助力青年员工们早日成长成才。

从理论课程,到主题活动,从破冰游戏,到拓展训练,从团队策略练兵,到接纳企业文化……

弘扬航空精神,不惧挑战,投身伟大事业,一往无前,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责任编辑:inter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