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空工业:“双线作战”,双线双赢!

2022-05-27 10:01 中国航空新闻网 航空工业 专栏

日前,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首都各界同心抗疫,各尽所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航空工业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支持配合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防控措施。京区各单位恪尽职守,果断采取措施,紧抓疫情防控和企业科研生产不松劲。

让我们一起“双线作战”,双线双赢!

当“大白”:“白+蓝” 意味着安全

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苑2号院社区,中国航空研究院的青年党员们化身“大白”,当起了志愿者。

“这件事需要有人去做。”白香君常常这么说。首都疫情防控阻击战,她更是当仁不让,挺身而出。这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孩子今年3岁。问她“怕不怕”,她说:“怕,但我不做会后悔。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白香君

“周博士在我们这儿真是大材小用了。”让社区领导赞不绝口的这个小伙子,是中国航空研究院青年技术骨干周进。他专业过硬,堪称“技术大牛”。在社区急需志愿者的时候,他变身“大白”,主动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说:“人生没有大材小用。只愿一颗志愿心,点亮一座城。”

周进

朝阳区提级管控后,曹学伟有了新的“两点一线”。他在居家办公和社区志愿服务之间往返奔波:“党员此时不冲锋在前,那入党是为何?”他让自己的“航空蓝”套上“大白”,始终守护祖国和人民的安全。

曹学伟

去外场: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生了!女孩!”航空工业制造院高级工程师黄心入升级做了爸爸,他双手捧过刚出生的女儿,欣喜万分。下一秒,他又惴惴不安。原来,某项目实物竞标工作将在上海展开,出发时间是“明天”。

妻子需要他,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他。然而,作为光电创新团队负责电气系统设计的技术人员,他的团队也需要他。

3月的上海,疫情形势日益严峻。黄心入还是告别了刚出生的宝宝、5岁的幼女和虚弱的妻子,踏上征途。

竞标现场,强手如云;监察组十多双眼睛紧紧盯着,每一分都不容有失。紧张的现场,黄心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测试结果始终不能如意。“到底是哪出了问题?”黄心入手上没停,眼睛盯住数据,大脑急速运转。他对安装角度进行了调整,最终项目顺利通过测试,“满分”!

圆满完成任务,黄心入归心似箭。然而,被疫情困住的黄心入和团队,30天后才等到机会转移到常德,待隔离期满即可返京。

4月末北京疫情形势逐渐严峻。返京将会耽误下一步去主机厂的工作。黄心入心一横,决定直接去主机厂。

隔离中的黄心入

两个多月来,黄心入只能通过视频与家人联系。屏幕里的女儿露着甜甜的笑,黄心入对家人流露无尽的思念和愧疚。“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要完成好任务!”

保生产:全力以赴战“双线”

按照顺义区政府要求,空港生产基地加强管控措施,厂区执行科研生产最小单元。

“双线作战”关键时期,航空工业曙光制造管理部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党员突击队,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任务“两不误”。“面对疫情,我们绝不退缩,坚决完成好‘双线作战’任务!”制造管理部部长、党员突击队队长张琦说。

应急党员突击队战“双线”

疫情不能阻止航空人的脚步。人手短缺,每位突击队员身兼数职。厂房内,机床继续转动,立体中央库灯火通明,突击队员在生产线上穿梭……从白天忙到黑夜,队员们并肩作战,尽最大努力保障好生产。

奏战歌:保障信息生命线

一会儿工夫,金航数码视频会议保障人员王东岳接了好几个电话。“都是要求提供视频会议技术保障的。”王东岳仔细记录下会议需求。疫情发生以来,他已坚守办公室7天。

朝阳区政府要求居家办公,为保障航空工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网络中心3名党员把家搬到工作现场,24小时坚守岗位。

航空工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月的北京,柳絮翻飞,空调外机时常被堵塞,影响机房散热。急促的警报声再次响起,章星宇拉上刘晨曦,一路小跑冲向机房。二人喷洒清水,试图把外机温度降下来。

“瞧你身上的汗,我也给你降降温。”章星宇调皮地调整水枪的角度。“呲……”刘晨曦的额头被浇湿,却丝毫不介意:“谢谢冲凉服务。”

在晚霞映衬下,几位年轻人额头上的汗水显得格外亮眼。在国家需要的各个地方,处处闪动着航空人的身影,他们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航空人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