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空工业沈阳所: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创新“新动力”

2022-05-24 14:02 中国航空报 CAN译讯 专栏

近日,航空工业沈阳所某项目通过验证,实现装机。该项技术的突破,源自结构部共产党员工程项目团队成员一个个创新思路的碰撞、一次次百折不挠的实践……

能创新 党徽熠熠

一代战机,一代材料。飞机不断升级换代,材料与标准件也在推陈出新。为满足型号需求,结构部牵头申报了一系列新材料、新标准件研制项目。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为保证节点,结构部成立了共产党员工程项目组,每个人承担3~4项课题。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大家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为了保障节点,他们不断挑战极限,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作为材料与标准件领域升级换代工程的主力军,课题组成员还面临技术突破的全新挑战。很多材料和标准件以前没有,研制从何处入手?成果出来之后,又该如何考核验证?问题接踵而至。党员陈亚争负责某涂料的考核验证工作,此前国内没有相关经验,缺乏系统的考核验证方法。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啃掉”大部头相关文献,与业界专家开展头脑风暴,终于找到一个研制方向,并设计出试验装置。他还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解决了材料的安装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终于,他研究出受到业内专家一致认可的考核验证方案。

要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这只是共产党员工程项目组闯关夺隘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党员们针对关键技术和设计难点,冲锋在前、奋力创新、攻坚克难,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科学技术高峰,圆满完成了年度课题任务,实现了航空领域材料与标准件体系的升级。

促创新 党旗飘飘

实现大目标的难度大,那就把它拆成若干小目标,一个个去突破。1月召开项目启动会,4月开展项目方案评审,10月完成全部里程碑节点,12月完成任务并做好验收准备……项目团队每月汇总进度,并召开讨论会。大家坐在一起,把遇到的问题讲出来,群策群力,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他们提出诸多创新路径,破解许多项目瓶颈。他们坚持制定目标、完成汇报、总结讨论,确保紧跟进度“不掉队”,高质量推进任务。

除了项目管理创新外,结构部党总支还注重党员教育创新。他们举办了“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院士学习”座谈会、“与新晋院士王向明面对面”交流会、“薪火相传”退休老专家交流活动等。年逾花甲的老专家杨旭、景禄路、许广兴等人讲述了自己30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心得体会,年轻党员们深切感受到一代代航空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敢于突破的精神,被他们努力将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迹所感动;决心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创造水平高的飞机设计师,在科技攻关中勇往直前。

项目组党员不仅在研究所里攻坚克难,也在祖国各地贡献一个个“金点子”。党总支秉持“党建带业务、业务促党建”原则,充分发挥主机牵头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多个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不断加强型号研制全线党的建设。来自不同单位的科研人员针对同一个项目需求联合攻坚,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碰撞”出许多创新火花,不断推进项目完成,并且促进航空产业链、业务域的协同发展。

他们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创新“新动力”,不断推动“领先创新力”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进创新成果与型号应用,助力研究所实现跨越发展,为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助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