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在前·守“沪”有我
3月24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出致全市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号召全体党员带头亮明身份、落实“双报到”要求。中国商飞公司党委积极落实上海市委的有关要求,号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主动作为,在战“疫”一线争当志愿者、争作先锋表率,公司在沪党员6700余人通过“先锋上海”到社区报到,3000余名大飞机青年志愿者闻令而动,参加抗疫志愿活动5万余人次,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大飞机力量。
大飞机/快递小哥
疫情发生后,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坚决贯彻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和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公司党委主要领导每天主持召开疫情防控会议,统一调度疫情防控工作。党群工作部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从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倡议公司在沪党员参加社区抗疫工作的通知》,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3月29日上午10时,中国商飞上飞公司支部书记微信群里出现了一条紧急招募信息——“刚接浦东新区通知,需紧急招募一批名志愿者,协助分发派送蔬菜到所属社区,请党团员率先报名……”
“制工中心有18人参加!”
“我们支部有11名男同事参加,也有一些女同事想报名!”
……
消息发出后,21个党(总)支部党团员积极响应,甚至开启了“抢单”模式,一小时之内,志愿者队伍组建完毕。
下午2点30分,根据浦东新区统一调配,103名志愿者抵达位于外高桥的分拣现场。为提升效率,志愿者们被分成10个工作小组,分别是5个分拣组、2个装卸组、2个物资运输组、1个后勤保障组,各小组之间分工协作。分组完毕后,志愿者们马上各就各位,为缓解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困难争分夺秒。
晚上10点多,分拣现场依旧灯火通明。“一袋货物大约有30斤,我们一人手提2袋,卸车、运送、装车……每一道工序都是体力活,我看见有的组员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是没有人停下来。只要我们多分拣一点,可能就多几户人家能够早一点拿到物资。看到一袋袋物资流转出去,我们心里都挺高兴的……”负责物资装卸的第一小组组长陆顶说。
晚上11点40分左右,随着最后一包物资发运,志愿者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12175包蔬菜、19760包挂面、146550份火腿肠、7860箱午餐肉的卸车、打包及转运,是他们的一天的劳动成果。“大家辛苦了,请把换下的防护服、口罩、手套等放到指定回收处,彻底消杀后再上车。”领队王嘉乐提醒志愿者做好消杀和个人防护。为了减轻地方的负担,志愿者们还要尽快返回园区,尽管满身疲惫,大家却毫无怨言。
在努力做好社区志愿服务的同时,中国商飞公司强化闭环管理,把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安排,从严从紧、抓细抓实园区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疫情期间,公司有3000余名员工封闭在园区办公,公司党委领导分赴一线与员工同吃同住,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党政工团齐发力,组建党员攻关队、青年突击队、疫情防控志愿者行动队,维护园区秩序,杜绝集中感染,守牢安全稳定底线,确保公司核心业务平稳向前。
我们共同的名字:社区大白
上海疫情日益严峻的紧要关头,2022年4月8日,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发布《致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号召公司全体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做好表率,快速行动、尽锐出战、持续奋战,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三大任务攻坚战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先锋本色。
在公司党委的号召下,公司总部各部门、下属各单位在坚定推进飞机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飞机设计师、总装制造人员、试飞员、客服人员等各单位、各部门员工,及时向街道、社区党组织报到,纷纷化身“大白”、“小蓝”,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
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开发线上小程序优化社区服务,帮助困难居民买菜、配药,收集发布相关信息,帮忙进行情绪疏导……特殊时期,一名名大飞机人各尽其能,为社区——这个城市最小细胞的正常运转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中国商飞上飞院三所机体集成部党支部党员孙璐妍所在的小区从3月18日就开始进行封闭管理,疫情防控、居民生活保障等工作量骤增,然而居委物业人手少、楼组长岁数大是小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时候需要做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只提问题的人。”孙璐妍主动报名楼道志愿服务,替年迈的楼组长担起职责。为摸清社区情况,她挨家挨户上门建立楼栋微信群,重点摸查孤寡老人、腿脚不便、卧病在床、不会使用手机等人员情况;对接居委,有序组织核酸检测、快递发放、买药就医等事宜;整合购买渠道信息,制作小区生鲜采购指南并及时在微信群里发布;对于不善于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主动帮助解决买菜难题……对于她的付出,小区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试飞中心的党员志愿者服务也颇具特色。在努力完成组织核酸检测、物资分发等常规工作的同时,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通过远程为社区制作抗疫海报、组织撰写“抗疫先锋日记”等形式,为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劲。
“第一次穿‘大白’,心里很激动!平时工作忙,和社区居民的交流很少。通过志愿者服务,我感觉自己对社区、对居民有了新的了解。”
“第一次发菜,大家都没有经验,也没有策划,我们听令而来,汤都没喝就下来了。但是,4小时完成2009户的物资发放,与第六次核酸检测同步开展,新鲜蔬菜一到货就开始发放,相信我们下次会做得更好。”
“昨天为社区制作了抗疫海报,通过视觉方式鼓舞士气、坚定信心,挺有成就感的!”
“黄兴绿园志愿者防护服告急!经过一波多折的采购,志愿者们穿上了崭新的防护服。新民晚报客户端发布了我们的消息,澎湃新闻也对居民为志愿者众筹防护服的新闻进行了转发,明天的工作任务还很重,大家一起加油吧!”
……
一段时间以来,志愿者们纷纷在“抗疫先锋日记”中晒出“大白”照,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与病毒奋斗的点点滴滴。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商飞广大干部职工坚决贯彻落实公司党委的要求,在张江、在祝桥、在紫竹、在大场、在众多的居民社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最吃紧,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担当,广大党团员甚至普通群众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用最质朴的坚守,毅然站在上海的防疫一线。
在方舱/我们也是战士!
在本次疫情中,中国商飞公司的一些员工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们在上海乃至外地的方舱医院接受治疗。然而,即便身处方舱医院,共产党员的身份依旧牢记心头,他们以“方舱医院志愿者”的形式,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特殊的贡献。
54岁的老党员毛伟耀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4月7日,毛伟耀被确定为密接人员,在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安排下,从上海转运至宁波的一家隔离酒店进行密接管理。4月9日,核酸检测呈阳性,他被送往当地的方舱医院接受治疗。
毛伟耀所在的宁波奥体中心方舱医院分为五个舱区,当时有2000多名确诊病例,由宁波市人民医院负责管理。由于人手不足,医务人员从早忙到晚,辛苦异常。毛伟耀把这些都看在了眼里,“他们真的非常辛苦,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觉得这个时候自己必须站出来。”
4月10日,在进入方舱医院的第二天,得知院方正在招募方舱志愿者,毛伟耀立即报了名。“我早就在‘先锋上海’注册了,没想到把报到地点挪到了宁波。”
当日,包括毛伟耀在内的一支41人的“宁波方舱志愿队”迅速成立。虽然自己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也上了年纪,此时家人的情况也不乐观,爱人和孩子都在上海市静安区隔离治疗,一个在恒丰路,一个在洛川中路,三个人在三个地方,心中的牵挂自所难免,但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知道这是自己必须挺身而出的时刻。
由于患者较多,在方舱医院分发餐食、回收垃圾等工作看似不起眼,要做好却不容易。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毛伟耀发挥了自己的组织才能,他和志愿者们将每个舱区细分成几个小区,每个小区安排一个联络人对接,实行网格化管理。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联络人尽快熟悉相应的服务对象,也使每位志愿者的责任田更加明确,干起活来井井有条。
“一些病友刚到方舱的时候,有点不适应,有些焦虑,我要是发现了,就帮忙开导开导,人开心了身体就恢复得快。”因为自己也是患者,他的体会更直接。在毛伟耀看来,来方舱的患者除了身体上需要照料外,心理上也不可忽视,见到有些上了年纪的病友行动不便,他就上去搭把手;看到一些年轻病友情绪不太稳定,他就主动找他们说说话,缓解心理焦虑;他还热心地教同舱区的病友一起下飞行棋,让大家尽量轻松一些……
在方舱医院的每一天,毛伟耀都不曾缺席志愿活动, “物资分发、垃圾回收这些事,如果全靠医务人员,工作量很大,我们一群志愿者一起做,就轻松多了,也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饭菜,保持环境整洁。我们干的都是些小事,作为一名党员,我只是想为病友做些什么,为医务工作者分担些什么……”朴实的话语,分外动人。毛伟耀,这位50多岁的共产党员,在方舱医院里书写着别样的抗疫故事。
党旗所指,“红色先锋”一呼百应。如今,抗疫之战还在持续,但是,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坚信,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
上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