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成本工程实施,推进提质增效发展。集团多次强调,要以正向研发为依托实施正向成本管理,从产品研制的全流程出发降本增效。
中国航发动力所和北京航科结合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提质效、控成本、促加速,不断把成本工程向深层次、细末节、规范化方向推进。
中国航发动力所:构建“成本树” 实现“精准化”管控
动力所积极拓展“业财融合”手段,双向发力,实现成本“精准化”管控。构建“成本树”,以成本工程“5精体系”为“根系”,以成本管控核心目标为“主干”,以科研生产管控、质量成本管控等九大业务类型下成本管控目标为“枝系”,形成职责清晰、方法明确、督导及时、考核有据的完整成本工程管理体系。成立成本工程联络员团队,坚持以多元化手段疏通“成本树”神经脉络,加强过程管控,实时跟踪督办各项指标执行情况。
动力所以“逆流行向江河源头”的思路推进型号降本,从设计源头出发,大力推动设计的优化改进。积极开展发动机“再设计”,完成新一轮设计迭代,实现科研水平和运营质量双提升。积极推进设计制造协同,持续推进设计工艺改善,加快设计制造迭代速度。截至目前,动力所已在全部型号中实现了设计制造协同,协同会签周期由原来平均7天缩短到平均2~3天,实现了降本增效。
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升级“软硬件” 实现“精益化”加工
北京航科将AEOS先进理念融入生产实践,科学调整现场设备布局和生产组织模式,以车间主制产品——壳体作为降本增效的“试点”。在管理上,依据“燃调壳体”和“柱塞壳体”各自特点,调整设备布局,使同类型产品在同一生产线上实现“流水化”作业;在组织上,调整配套的行政单元,将原来五个生产班组精简为“燃调壳体线”和“柱塞壳体线”两个班组,减少了管理协调、零件运转成本,转运时间同比下降34.7%,低层次质量损失同比下降46.9%,新研产品生产效率同比提升26.3%。
如果说生产设备是“硬件”,工艺规程就是“软件”,“软硬件”同步升级,才能发挥各自最大效能。生产布局调整后,重新评估部分工艺规程,裁撤铸件划线等工序,取消部分不必要的热处理工序,缩短了工艺路线。目前,北京航科正对60余种零件开展工艺评审,已形成42份优化方案,对试验验证进行了整体规划,对工艺精益提升作出了整体部署,提质增效明显,相同成本下产出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