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空工业坚守在戈壁滩的信仰

2022-03-08 10:52 中国航空报 中国航空报 专栏

这里是人烟稀少的戈壁

放眼望去满是荒凉

这片远离繁华的世界

却是航空试飞的用武之地

为了翱翔蓝天的战鹰

辛勤奉献的航空试飞工作者

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

在钢铁的事业中铸造辉煌

在风沙中历经寒暑

大西北的戈壁,全无“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浪漫,只有大自然的无情。更为艰辛的是,试飞工作需要鏖战在夜间、凌晨。试飞英雄们讲述了他们的亲身经历。

1

前几年在戈壁进行试飞,沙尘暴呼啸而过,漫天黄沙,能见度不足十米。盒饭一到,大家都蹲在地上狼吞虎咽,温度、沙尘不会留给任何人细嚼慢咽的时间,几分钟后饭就冻得坚硬如铁,一阵风吹过,吃到嘴里一半饭一半沙。如今在保障车里吃,条件好太多了。户外在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下,每个人的脸庞都是黝黑的,不注意防护措施,一小时就会晒脱皮。

张晨瑞

2

5点半,外场试飞队员们穿好冬装棉衣便坐着进场的巴士,来到日夜守护的飞机旁。这样的早场,我们习以为常。试验机在空旷的机场上,只有左右翼尖亮着灯,牵引车上的试飞机务披着月色,在戈壁滩缓缓前行。黎明前的夜幕中,试验机徐徐驶向它的专属停机位。西线的寒风呼啸而过,让本就零下10度的气温体感温度又直线下降。

周康宁

在孤独中担起重压

身居荒野,人烟稀少,试飞工作者承受着对亲人的思念,更承担着沉重的压力。面对枯燥、细致的工作流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必须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

随着在戈壁的时间越来越长,有的时候甚至已经忘了家里街道的模样,晚上就刷刷朋友圈,很期待看看熟悉却又陌生的事物。出差的生活是枯燥的,是艰苦的,地处荒漠、与世隔绝,接触的都是屈指可数的、固定的几个人;寒风凌冽、披星戴月,只能在机库和宿舍之间两点一线。工作结束后,站在凄冷的夜色中看着漫舞的黄沙,左右环顾,除了各种各样的文件、规程、计划、指令卡,只有志同道合的同志,和大家共同守护的战鹰。不过,想到这些,迈出的步伐也愈加坚定,身体似乎也暖了几分。

赵延河

2

凌晨5点多的戈壁,手电灯光在起飞线宛如繁星般闪烁,我们正在按规程要求一项项地进行充填加挂工作。拿起氧气扳手时,感觉似乎有一些粘手。战鹰迎风而起后,回到休息车辆,双手宛如火烧般的发烫,手指尖又疼又痒,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扳手粘手跟舌头舔铁门是一个原理。可能会有人好奇,为什么不戴着手套充氧呢?无论去问任何一个试飞机务,大家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质量是试飞的生命!”我们要固守安全底线,不能留一丝隐患,为了确保工作的精度,手上的一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吕晓光

3

作为一名机务部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虽然不需要像大多机务一样在机场顶着烈日吹着寒风,但质控工作的重要性、严谨性与复杂性同样不容小觑。机务的质量管理,不仅仅是飞机本身,还包括了机务各项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管理。具体到工作当中,需要与各个厂所和部门的密切沟通协调,才能解决试飞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史俊超

在集体中共同成长

试飞保障艰苦异常,耐得住寂寞,才能破茧成蝶。英雄的个人,组成了英雄的团队;英雄的团队,创造了英雄的事业。在苦中作乐、甘之如饴的试飞铁军面前,即便酷暑汗透衣衫、凛冬严寒透骨,一样能凭着永恒的信念,感悟集体的温暖、生活的绚烂——

1

作为新人,身在他乡,师父的关怀,如同家人的温暖。在这里,我第一次独立拆卸设备,第一次尝试给飞机上电,第一次学会维护设备的操作……还记得前几天,我在完成升级工作后进行通电检查时,发现了设备故障。师父不断地与厂家人员沟通,认真检查相关组部件,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找到了故障原因,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了故障、完成了任务。在这样的经历中,我收获的不仅是经验,更是前辈身上的敬业精神。

黄豪飞

2

凌晨的低温,机场的寒风,即便身着棉衣,也不觉得温暖。在牵引车上,我们每个人都冻得不行,大家互相鼓励、说笑,有了同事间的相互鼓励,也就不觉得那么冷了。飞机牵引到位,大家冒着严寒,仔细检查飞机的每一个部位,严谨有序地进行着充填加挂工作,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确保本次飞行安全圆满。

张慧杰

试飞机务,个个是颜值担当,无需粉黛妆容,无需服饰考究,素颜机务蓝,也能玉树临风!

让我们再看看这群可爱的机务人,欣赏他们认真工作时的飒爽英姿。

合影

在戈壁热土上

航空试飞人选择了守护战鹰的事业

用自己赤诚的心 粗粝的手

钢铁般的脊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助力航空事业飞速跃进

谱写一曲时代赞歌

责任编辑:in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