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好人时,会想起他;我们做好事时,会成为像他一样的人;他,就是雷锋。
在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每年的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成年后的雷锋从湖南到鞍钢当工人,又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20岁,响应祖国号召雷锋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无论在哪个位置他都奉献了全部的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岁月如歌,精神永存,雷锋向上的人生姿态,积极向善的价值追求,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全民战“疫”的紧要关头,天津空港疫情又起,直升机人充分发扬雷锋精神“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
参加过五次大筛---从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到参加第五次大筛,航电系统部林雪一直活跃在战疫一线。
连续七八个小时的工作,防护面罩上的层层雾气、湿透的口罩、冷冽的寒风,都没有消磨她的热情“我只希望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2
夫妻同心---他原本只是接新婚妻子回家,来到现场飞行控制部的史盼盼才发现人手紧缺。
等待做核酸的队伍也越排越长,没有犹豫的穿上红马甲也加入了这场战斗,夫妻同上阵,共同抗击奥密克戎。
3
直升机人的态度---持续一整天的工作,无数次的样本封箱席地而坐地就着寒风的餐食都“历练了我”。
民机科研部的张璐薇觉得不逃避,不退缩,勇往直前,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也是直升机人该有的态度。
4
母子同上阵---早上五点钟的天空灰蒙蒙一片,民机科研部的魏芳已带着儿子来到了检测现场。
成为一抹‘志愿红’是她的心愿,这次筛查“又快又暖”,她被大家的团结和热情打动,战胜疫情的信念也愈发坚定。
5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从上午十一点到晚上十点,重点实验室的高乐和飞行控制部的白一尚两人邂逅于志愿者岗位上。
维持检测秩序,登记居民信息,上门通知下楼,共同彰显了航空人的责任与担当。
被别人帮助,带着感恩之心又去帮助别人,爱和笑容一起,从雷锋身上传递出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