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近日来自德国国防部的非正式消息显示,德国再次开始考虑购买F-35,但是短期内可能不会形成任何有效的决定。
对这一报道,德国政府的发言人没有发表评论;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表示,不会在一个军事贸易项目正式通知国会之前进行公开确认或者评价。
德国“唯一”核武器来自美国
近些年来,是否采购F-35已经成为了德国内部不同阵营间相互角力的焦点之一。比如在2018年,德国一家媒体就发布了这样的新闻标题:“如果德国空军司令胆敢再说一次要买F-35,他就得卷铺盖滚蛋。”
围绕是否采购F-35的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多的争议,是因为对德国来说,这一问题涉及诸多矛盾,包括德国航空工业发展、美欧(北约组织)内部矛盾、对俄关系定位、核武器保持等多方面问题。
其中最为敏感的就是核武器问题:如果引进F-35,基本等同于支持美国继续在德国进行军事部署并在必要情况下由德国军队使用核武器。而德国国内存在巨大的反核力量。
因此,对于到底买不买F-35,德国至今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并导致了激烈的内部政治斗争。
德国比歇尔军用机场
德国境内目前拥有40枚左右B-61系列核炸弹,储存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比歇尔军用机场。该机场一共有11个可用于储存核武器的地下设施,能为44枚核弹提供维护保养工作。
共有核武器政策:
美国经由共有核武器(Nuclear sharing)政策则提供核武器给其他没有自己研发核武器的北约成员国。根据共享核武器的协议规定,核弹所在国有权且应当在战时使用本国战斗机运输美制核弹头至战区,甚至有权直接投放核弹头。但是核弹最终的发射密码仍在美军手中。
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前,比歇尔军用机场保有20枚核弹;2015年之后,美国将该基地的核弹部署数量上调了20枚左右,而且是最新的B61-12精确制导钻地核弹。
这些核弹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由美军的第702弹药支援中队负责,而投放则由德国空军的第33战斗轰炸机中队负责。
欧洲国家反核意愿强烈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核战争后果的忧虑与恐惧是普遍且易于理解的。但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特别是德国,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国情:德国乃至欧洲社会环保意识很强,这种环保意识绝非仅停留在道德或经济层面,而是牵涉到国家认同这一深层因素。
长久以来,欧洲国家一直在寻求一种不基于宗教信仰、王室荣耀、民族主义等因素而构筑的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对于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来说,这一点也尤其重要。
在这样的精神需求下,歌颂和热爱一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就构成了更为广泛、自发的民族国家认同基础。这也是欧洲境内各国政党和许多民间组织都非常重视环保政策,甚至显得有些激进的原因。
欧洲不遗余力地推进新能源飞机的研发,甚至到了忽略技术局限性和不顾经济成本的地步。
而核污染相比其他各种环境污染,更具有破坏性,也更难以治理……因此,欧洲和德国多个政党和环保组织,都将核设施和核武器视作猛虎,欧洲多国的反核电浪潮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德国联邦议院曾以超过2/3的票数,通过了“德国政府应要求美国盟友从德国撤走核武器”的决议。
F-35:新型核武器载具
目前,德国的核武器载具是已经服役数十年的“狂风”战斗轰炸机。历经多次延寿,这些飞机将在2025至2030年逐步退役。
目前,德国境内的核武器只能来自美国,而且也只会是B-61系列航空炸弹,因此经过特殊改装的“狂风”战斗轰炸机是唯一的核武器载具。
这些能够搭载美国B-61核弹的“狂风”经过特殊改装,装配有飞机监视与控制(AMAC)系统。在这些飞机上,飞行员必须输入6/12位数字密码。一旦密码输入错误,核弹内部的控制电路就会自毁,彻底失去作战能力。
由于核武器能在极小的重量和尺寸下造成极大规模的破坏,因此任何一种核武器在设计时,其安全机制的核心就是预防非授权使用。因此,核武器的搭载和投放,必须在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下,才能完成诸元装定和保险解除等动作。
虽然“狂风”已近暮年,但德国一直没有决意购买新的美式战机来替换这些“狂风”轰炸机。最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德国反核派试图通过让“狂风”轰炸机退役后无以为继,让美国部署在德国的核武器失去部署价值,进而从德国境内撤出。
但F-35的出现,对德国反核派来说,成了反核路上的巨大障碍:
F-35A是美国新一代核弹投放平台。
对美国B-61核弹来说,新一代主力载机正是F-35A,确切地说是block4B及以上版本的机型。如果德国引进了F-35A,则反核派的这一关键策略就会完全失效。
因此,对于德国来说,F-35A实际上是与B-61核弹绑定在一起的作战平台。
不过眼下,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间的国际关系不断加剧紧张,德国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部战争压力。加上德国正在参与欧洲“未来空战系统”(FCAS)的研发,引进F-35必将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德国与F-35之间,必将继续产生“说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