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天空不简单,从年头到年尾惊喜满满!
歼20:10岁冠礼,“中国心”更强大
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歼20首飞成功。
十年来,从首飞到首次公开亮相中国航展,从亮剑朱日和到装备作战部队,从形成战斗力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歼20飞机以大国重器的姿态,以逐梦蓝天的雄姿,诠释着航空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不仅是歼20“冠礼”之年,更有新进展:在2021年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表示:歼20用上了“中国心”,这个心是心脏的“心”。歼20飞行展示指挥员李吉宽也表示,本届中国航展,是歼20在换装国产发动机之后首次对外公开展示。
C919:首批5架,“嫁”入东航
2021年3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家启动用户,与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C919大型客机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这意味着,东航将成为全球首家运营C919大型客机的航空公司。
根据东航的初步安排,5架C919飞机引进后,将以上海为主要基地,加密上海至北京大兴、广州、深圳、成都、厦门、武汉、青岛等航线,以提高东航在上述市场的占有率,为广大旅客带来国产大飞机的“全新体验”。
涡轴-16发动机:成功取证,进入市场!
2021年3月11日,中国航发1300千瓦功率级涡轴-16发动机获得中国民航颁发的生产许可证(PC)。这是涡轴-16发动机继2019年取得型号合格证(TC)之后,获得的又一重要资质,标志着中国民航正式批准涡轴-16进入民用航空市场。
为满足国内对超中型民用直升机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商业成功的终极目标,中国航发东安正着手支持配装涡轴-16发动机的AC352直升机取证、市场开拓、持续适航以及售后服务能力建设等产业化工作,积极走访交通部救捞局、中信海直、航空工业集团等用户,落实首批订单;筹建售后服务机构,增加用户使用信心,按国际标准提供维护、修理和技术支持,做好持续适航工作,保证产品安全运行。
多款新型战机:助力战略空军,提升先进战力!
2021年,央视军事频道披露,作为空军构建无人作战体系的重要装备,无侦7无人机已全面投入实战化训练。
无侦7作为空军新型无人作战装备,深度融入实战化训练体系,充分展现了人民空军在运用先进作战手段、加快提升体系作战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而在2021年中国航展上首次亮相的歼16D飞机也已投入实战化训练,通过与歼20等战机的伴随作战,支撑空军作战范围拓展和战略转型建设。
作为国产歼16战机系列中最新研制并装备部队的型号,歼16D新型电子战飞机可以与多型战机无缝伴随作战,形成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战体系。
经过72年接续发展,新时代的人民空军已经历史性地跨入战略空军门槛。而近些年来陆续投入实战化训练的一大批新型国产主战装备正在助推人民空军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目标加速奋飞。
“翼龙”:多领域发力,千里为民
2021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人影天气、气象探测等多领域崭露头角,为民生事业贡献航空科技力量。
1月6日,基于“翼龙”系列无人机改装而来的国内首架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甘霖-Ⅰ”在甘肃金昌成功首飞。
5月14日“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从贵州安顺机场起飞,奔赴四川雅安,参与国家“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搭建信息平台、打通“生命通道”。
夜色中的绿光:“翼龙”-2H点亮生命通道!
7月,面对突发的河南暴雨汛情,“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在应急管理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力以赴开展救灾,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的生命线,实现应急救援实战首战告捷。
暴雨中的老乡们,翼龙无人机在河南上空向您发出一条信息!
11月27日,“翼龙”-10无人机成功执行海洋气象观测科研试验任务。该任务是继2020年“翼龙”-10执行我国首次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任务后的又一次技术突破,是建设以无人机为主体的空基观测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冬上高原:军民比翼,战严寒、为民生
2021年11月26日,央视军事报道,我国3架运20飞机飞赴喀喇昆仑和青藏高原,将16万套新型过冬被装送到边防部队。
由运20送来的这批新型防寒被装包括长款羽绒值勤大衣等10个防寒防辐射品种。这批物资从东部6个工厂出库,到空运至西部一线,仅用时24小时,凸显了我国空中战略投送力量的底气和实力。
2021年12月24日,西藏喜马拉雅通航公司首架国产AC311A直升机抵达位于拉萨的西藏应急救援基地。这是我国首款在西藏地区通航运营的国产直升机。
AC311A直升机是在AC311直升机平台上,通过换装大功率发动机和综合航电系统等改进研制的一款2吨级通用直升机,尤其是能够满足高原地区的使用要求。因其安全可靠、抗侧风能力强,被直升机飞行员亲切地称为“高原小精灵”。
曾经,在冬季登上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意味着巨大的难度与风险;而今,中国飞机迎难而上,如履平地,更显胆略与力量。
第十三届中国航展:新装备,多首秀!
2021年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正式拉开帷幕。
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延期一年举办,但本届航展依旧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航空产业多个领域的新进展、新装备。
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国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蓝天之舞。歼20第三次莅临中国航展,教10高级教练机首次亮相并进行飞行表演;AG600在航展现场进行了空中投水首秀,“翼龙”2无人机首开国际大型航展无人机飞行表演的先河。
中国航发携全尺寸带短舱的CJ1000A发动机、“太行”发动机发展型等明星产品亮相此次航展,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商飞,首次在国际航展上展示CBJ公务机和C919移动数字飞机展示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东省珠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出色组织下,第十三届中国航展成功实现了疫情“零感染”的安全目标,向全球展现了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零感染!影像直击口罩之下的中国航展
最高奖:清芬撷桂,实至名归
2021年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航空工业顾诵芬院士、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顾诵芬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
他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牵引并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军人才,极大地支撑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
在你心中,2021年中国飞机带来的最大惊喜是什么?2022年,我们期待天空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