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中航西飞试飞站,光影变幻、活力四射,呈现出一幅色彩绚烂的画卷;深夜的停机坪,光束与光束交叠汇聚,迸发出更大的力量。这里的人说,“数智场站”带来了新活力。
第一活力——点燃信息化引擎
在试飞站一楼的生产试飞管控室,有一面墙上镶嵌着一张炫酷的大屏,屏幕页面实时传送着飞机各项数据、以不同颜色标注的进度条清晰明确地表述了每一项任务的工作状态。这是中航西飞开发的一套生产管控试飞数据决策分析系统。
随着中航西飞信息化应用成熟度的不断提高,试飞站生产试飞交付信息化已由最初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这套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可以自动收集、自动梳理各项飞机数据,使生产试飞交付主业务真正实现了线上管理。清晰的单机状态,完备的各项数据,这套数据决策分析系统让各项工作更加精准。通过年度生产试飞交付任务进展的直观展现,为生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单机状态管理要素的跨系统关联,使单机状态清晰明了,减少了飞机状态信息管理的工作量;通过“日、周、月”生产及飞行计划的线上共享,实现了生产现场组织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保障资源信息统筹管理,实现了工装工具、仪器设备及特种车辆等保障资源的精准配套。
信息升级搭载新引擎、生产试飞交付驶入快车道。停机坪上,展翅待飞的雄鹰散发着勃勃生机;数据分析系统大屏上跳动的数字,恰似航空人强劲的脉搏。
第二活力——点燃比学赶超的激情
机务工作是飞机生产制造的“最后一道关口”,是一项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高工作标准的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机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及业务能力,试飞站在各试飞交付单元开展机务人员赋能培训工作。通过“班前分享”“每旬讲课”“年度评比”等形式,促进机务人员互相学习,自主学习。不论是班前分享还是每旬讲课,大家都会认真备课,把各自工作中获得的小经验小窍门,在分享会和课堂上分享。赋能培训工作开展以来,每个人都受益匪浅,切身感受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新能量。
要加快推进试飞场站“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就要让人才“启航”,新入职员工就是人才库里最新鲜的血液。如何让这些新鲜血液更好地融入工作,试飞站党委为新员工定制了“二七三”培养计划,即“两个月入职转变”“七个月单元历练”“三个月岗前提升”,助力新员工快速适应身份转变,快速融入岗位,筑牢专业基础。
在这里,变革和创新让干部职工学会更有智慧地调整步伐与速度,不断突破传统模式,积极探索创新理念、敢于将新理念付诸实践。
某试飞交付单元机务员武淏,入职五年已成为某试飞交付单元特设分队的副分队长。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作风,带着领团队成员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在停机坪上,时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说:“烈日下,机翼就是遮阳伞。寒风中,机身就是挡风墙。看着自己维护的飞机咆哮升空,仿佛是自己插上了翅膀。”在试飞站,无论是热浪滚滚还是寒风萧瑟,无论是喧嚣轰鸣还是夜深人静,大家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合力攻坚……
第三活力——织密人人尽责的安全网
试飞站作为飞机生产试飞交付的最后环节,安全保密管理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保证生产交付试飞,又要严防泄密保障安全,怎么办?试飞站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构建了“大网格+小网格”的管理模式,即“停机坪整体封闭”大网格,“机型区域责任制划分”小网格管理,加强对生产作业人员、相关方人员的分类管控。
同时,试飞站公开选拔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组建起站内安全巡查团队,对现场生产工作进行安全巡查和合规监督,进一步加强加严停机坪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实现了停机坪生产作业现场安全保密管理模式全面升级。在网格化管理实施和安全巡查团队组建后,陆一鸣的感受颇深,他说:“网格化之后,我在现场安全巡查时就有了侧重方向,工作起来方便多了。”
在这里,飞机的轰鸣声如奔腾的音浪,激发着航空人奋斗的豪情。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跑道,用双手放飞战鹰翱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