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空工业南京机电李远征的“黑白”之间

2021-11-12 16:59 中国航空报 李远征

abae453bb09e322daf1ccbbfb7355078.jpg

忙完白天的工作之后,晚上陪着家中小儿读书,突然看到书里的鲁迅先生手里拿着一支烟,在黑白相间的文字中冷冷地盯着我。细数起来,我已在黑白文字之间谋生了十余年,对黑白的感悟似乎也较其他人稍胜一筹。

先说日月交替里的黑白。有歌词唱“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你不懂我伤悲”,这个词对我来说可以改成“白天不懂夜的黑,黑夜才知我是谁”。跟文字和图片、现在再加上新媒体的各种表现形式打交道的人,如果没有这种晚上加班的体验,是不足以谈人生的。黑夜的好处一是安静,没有电话和琐事的打扰,也就不会有思路突然被打断的尴尬和忍痛搁笔却再也接不上的痛楚;二是放松,你可以或坐或躺,甚至是跪趴着工作(如果你身体某处不舒服的话);三是冷静。经过一天的各种信息的灌输之后,也只有晚上能冷静下来梳理一下思路,做回一个真实的自己。在这众多好处驱动之下,有许多背对窗户奋笔疾书的小伙伴常常惊呼:怎么一回头,外面的天亮了!有人问,你晚上干活,那你白天干啥去了?白天是属于电话、微信、填表、开会、汇报、采访、改稿、拍照等事务的,能在白天一边做这些事情一边写稿又好又快而且晚上不加班的人,让能力有待提高的我视之为“神”。

再说说青丝白发里的黑白。做文字工作的是不是都有这种现象?就像我曾见过的媒体界的很多老师,十年前看到的时候还青春正少年,转眼再见就已经“头顶奶奶灰,鬓角染尘霜”了。再看看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五年前后的对比不免让人生出岁月无情之感。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和激情的媒体人以梦为马,以笔作剑,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战场。我觉得对媒体人而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可以青丝变白发,可以黑夜奋战到白天,可以白纸写黑字但是绝不能睁眼说瞎话。新华社前总编辑郭超人曾反复告诫我们:“要牢记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是非曲直,有善恶忠奸,有人命关天!”虽然我的头发还没有白,但是我觉得每当我重读这一句话,我的头皮都要紧一下:“我能做到吗?”

我们的生活当然不止黑白这两种色调,也不应该只有这两种色彩,它应该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我们的视野要透过这众多的黑白,找到更多思想和生命的本来颜色,找到更多良知和善行的路径。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