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王增勇:离开“象牙塔”,去感受,去追逐

2021-11-12 16:55 中国航空报 王增勇

cfda0a30d281e358b927ca5cd99b6d9e.jpg

离开“象牙塔”,我意外地踏进了航空工业这个硬核行业。一开始,我不明白一架直升机如何从图纸上跃然而出翱翔蓝天,自然很难说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时候都只能靠想象。可想象力本身,并不具有说服力,甚至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每一次科研稿件的撰写对我来说都是一场“噩梦”,直到有机会去外场,“噩梦”才渐渐消散。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直升机所的外场科研队伍,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工作状态。到了试飞机场,眼睛捕捉到的一切要素,都令我吃惊不已。机场设施非常简陋,瘦小的塔台,四周空旷,毫无遮挡。十一月寒风的气势,排山倒海,肆虐而张狂。在空荡荡的机场里,试飞工作人员紧张而有节奏地工作。他们裹着厚厚的棉衣,脸上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淡定。工作的板房没有暖气,大家戴着帽子围坐在一块,各自聚精会神地破译着一串串复杂的数据。在这里,我突然领会到了什么,那是一种既接地气又让人肃然起敬的东西。于是,我开始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话想说,浮在空中的我也慢慢踩到了地上。那时候描写的,是自己在这个场域中亲身感受到的一切,每一个字都能对应到一株草、一束阳光上。从此,对我而言,一些稿子的撰写,不再那么吃力,变得自然而流畅。

航空工业有其独特基因,和其他行业相差甚大,新闻报道和宣传也有独一无二的规则与框架。我今年春天参加了中国航空报社在扬州举办的新闻宣传培训班。这次培训中,我体会到了诸多写作的乐趣、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感受到了写作的章法之所在。今年春节后,我开始学习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它和纸媒的内容相比,少了几分严肃,多了些活跃的气息。参加培训前,我做微信公众号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情况摸不着头脑。通过这次培训,我接触到了许多新媒体相关的理论和技巧,也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微信公众号的风格与特色,取得了一些改变,目前在不断摸索的路上。

从如坠云里雾里,到逐渐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说什么,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慢走近航空、爱上航空的过程,它们相辅相成,让我更坚定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