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期间,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会《蓝天礼赞》主创主演媒体见面会如期举行,与会嘉宾畅谈创作演出感受,分享此次《蓝天礼赞》在航展期间作为“特殊展项”演出的体会与收获。航空工业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任玉琨,航空工业总经理助理、党建文宣部部长、新闻发言人周国强携《蓝天礼赞》主创团队,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副院长田彦、音乐会总导演朱亚林,著名词曲作家、音乐会编曲雷蕾、方石,以及主演团队谭军、武越等,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记者进行现场交流。
任玉琨在总结讲话中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致敬,并期待他们更多挖掘航空工业这座“文化富矿”,期待未来更多更好展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文艺作品与广大人民见面,在大家心中播下航空的种子,点燃民众关心中国航空事业、热爱中国航空事业,进而投身中国航空事业的热情。
在媒体见面会的交流中,主创人员一致认为,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两个“国家队”——航空工业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袂精心打造航空主题的文艺作品,不仅是对70年航空工业发展历程和历史跨越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航空报国精神的形象诠释,更是对航空工业优秀文化的挖掘和展示,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航空强国贡献了磅礴的文化力量。在历次前往航空企业生产一线的体验与本届航展的参与中,更是“大受震撼”“大为感动”,大家一致表示,未来会继续通过更多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努力打造更多优秀的航空题材作品。
《蓝天礼赞》是航空工业集团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努力探索、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在文化领域的创新探索,旨在讲好航空故事、中国故事、人类逐梦蓝天故事。音乐会刚刚结束9月27、28日两晚在珠海大剧院的汇报演出,这也是该音乐会首次在国际航展展演,标志着航空工业在研制先进航空装备的同时,也开始研制产出正能量、主旋律文化产品,开启了在国际航展上展出中国航空制造软实力的新探索。
今年的中国航展,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又是党领导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周年,以航空工业70年发展历程为主线的电视连续剧《逐梦蓝天》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以后,观众反响热烈,时下正在深圳卫视热播。航展期间,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会《蓝天礼赞》再度上演,用生动的故事和深情的旋律,再现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的艰苦奋斗、创新超越的历程,也讴歌和传颂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
112年前,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拉开了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序幕。新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70年发展历程,从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跨越,一代代航空人赓续着“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铸就了为国为民、砥砺奋进、追求卓越的不朽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百年历史凝聚精神伟力,航空报国精神,它的萌生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演进一脉相承。
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
当历史的天空被战争和磨难所占据,战机轰鸣声、防空警报声、空袭扫射的爆炸声、失去亲人的痛哭声……没有制空权,是旧中国的灰色天空。福建南平的陈一坚、江西鄱阳的石屏、北京的顾诵芬、云南昆明的宋文骢……航空工业的很多院士在这样的战火纷飞中成长。那时候,航空对他们来说,就是保家卫国。
“航空救国”是我国航空工业诞生之初最朴素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探索航空救国之路:国共合作时期,创办军事飞行学校,培养飞行骨干;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为做好斗争准备,选送优秀人才赴苏联学习航空技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抽调44名干部到新疆航校学习,培养出“红色空军的第一批骨干”;抗战胜利后,派出骨干赴东北接收航空器材和人员,创办航校,“人推火车、马拉飞机”,培养出500多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为建设新中国航空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航空救国”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原生形态,航空先驱以“苟无成,毋宁死”的信念投身航空事业,中国共产党将航空事业置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真正展现出航空工业强军兴国的重要价值。
忠诚奉献:一切只为祖国需要
“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荣誉。”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机呼啸着,用优美的姿态完成了在航空母舰上的首次着舰起飞,实现了我国战斗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推动着我国进入以空强海的新时代。11月25日,辽宁舰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靠港,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却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他钟爱的蓝天碧海之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罗阳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罗阳,是航空人的优秀代表。新中国航空工业植根了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代代航空人秉承航空报国精神、接续奋斗的历程。
“只要是前线需要,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完成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对航空工业的需求愈加迫切,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加速建立航空工业已经刻不容缓。1951年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在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中,航空工业是重中之重,国家用“60亿斤小米”支持航空工业建设。在党的领导下,航空工业的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全力投入基础建设,快速掌握专业技术,千方百计抢修战争中损坏的飞机,他们表示:“只要是前线需要,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完成任务。”至1953年,航空人修理飞机16个型号800余架、发动机10个型号近4000台,以首战告捷的成果,积极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时,航空人在旧中国微弱的工业基础上,快速创建起的新中国航空工业,以爱国、首创、奋斗的精神,全力推动航空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航空报国精神随之形成并不断发展。
“只要让我搞飞机,到哪儿都行。”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徐舜寿,他的毕生奋斗目标就是为新中国设计自己的飞机。他主持创建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带领团队自行设计制造首架喷气教练机,又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飞机设计所;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他走南闯北,经历多次岗位调动,但他说,“只要让我搞飞机,到哪儿都行”。航空工业的优秀人才,以他们的革命热忱、渊博学识、人格风范,以对组织、对同志、对待大是大非的真诚和坚守,为航空事业奋斗终生,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中央一声令下,数万航空人打点行装、踏上征程,“好人好马上三线”,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历经艰辛、排除万难,在荒地上、沟壑里、山洞中新建了大批航空工厂和科研单位,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子孙后代至今仍然扎根三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付出30载光阴扎根偏远山沟,建成亚洲第一个高空台。
“要为祖国设计制造出先进的飞机。”两院院士顾诵芬是中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当歼8在研制中遇到跨声速振动难题,由于地面试验无法找到原因,顾诵芬在不具备空勤身体条件的情况下,瞒着家人,搭乘歼教6飞机先后三次上天,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不适,仔细观察歼8飞行流线流场,最终找到原因,解决了问题。歼8,也是他们那一代人度过“十年动乱”的强大支柱,这是航空人不变的初心,就是矢志创新,为祖国设计制造出先进的飞机。
“要自力更生,有民族自尊心。”在顶着重压艰苦奋战数不清多少个日夜后,首个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空空导弹成功定型,董炳印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他说:“我们还要用蹦一蹦、跳一跳可够到的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我们的新型导弹中去。”言语里既具有科学家的严谨作风,又具有领导者的勇气和胆识。担任型号总设计师的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科研的道路上押上了生命与时间赛跑。
航空报国精神里满是航空人的热爱与执着、理想与追求以及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担当。这种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召唤着无数英才投身其中。他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年代,但他们用青春甚至生命诠释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也赋予了航空报国精神更多的内涵。
逐梦蓝天,接续奋斗建设航空强国
2018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成功,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70年来,航空报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呕心沥血,为祖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壮大贡献着智慧、汗水、乃至生命。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运5先后首飞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转向制造,技术与管理实现质的飞跃;随着强5、歼8的问世,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提供多种航空装备的能力,实现从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初步胜利;改革开放,打开了世界军贸之门,中国航空工业从封闭走向开放。战斗机和发动机实现从二代向四代跨越,航空装备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跨越,直升机从引进仿制走向自主创新研制,民用飞机实现快速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日益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2016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部队,标志着我国航空设计制造能力迈上新台阶;2018年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列装部队……
70年披肝沥胆、风雨兼程,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构建起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航空工业体系,实现航空武器装备的系列化发展。各式机型保卫着祖国的领空、带着航空人的梦想在蓝天翱翔。
70年,航空报国精神在救亡图存中孕育、在烽烟战火中洗礼、在艰辛曲折中磨砺、在改革开放中淬炼、在高质量发展中升华,形成了以“报国强国”理想信念为主轴,忠诚、奉献、创新、逐梦融为一体的价值坐标,指引着一代代航空人的事业追求与人生航向。
“忠诚奉献”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逐梦蓝天”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是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根本保证。“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而今,这句话在40多万航空人心中记得更牢、擦得更亮。(岳书华 吴琼 姜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