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届七中全会
1943年10月,延安整风转入到总结历史经验的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主要围绕《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史文件汇编,展开热烈的学习和讨论。同时,还先后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毛泽东也作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对同志们存在的一些疑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于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中央全会,总共开了11个月,先后召开了8次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7人,各中央局、分局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12人。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五人组成大会主席团,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主席。
在开幕式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把关于讨论党史中六个重大问题的结论意见,提交中央委员会讨论,被会议一致通过,最后正式形成决议。会议通过了党的七大的议事日程和报告负责人。6月5日,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11月9日,举行了第三次会议,讨论了毛泽东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谈判的问题。12月7日,举行了第四次会议,周恩来报告了去重庆谈判的情况。12月9日,举行了第五次会议,讨论了成立解放区联合委员会的问题。
1945年2月18日,举行了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周恩来关于同国民党谈判的情况报告。3月31日,举行了第七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对准备提交到中共七大的书面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作了说明。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准备向党的七大作的政治报告和准备提交党的七大讨论的党章草案。4月20日,举行了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是我们党第一次对党的历史经验作出的系统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有:(一)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二)阐述了“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造成的严重危害。(三)肯定了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及其后的中央对于停止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起的积极作用。(四)肯定了刘少奇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五)高度地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六)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对于1937年以后抗日战争时期党内的若干历史问题,全会认为“因为抗日阶段尚未结束,留待将来做结论是适当的”。会议确定城市工作委员会由14人组成,彭真为主任。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召开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