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引领”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商飞公司各级党组织积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尝试。
在中国商飞上飞院,各党(总)支部守好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实践探索朝着更加深入和生动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些实用、管用的经验。今天,就让小编为你打开“百宝箱”看看其中都有哪些妙招吧!
“如果把产品质量比作一棵树,管控就像是给树修剪枝叶,只有将设计能力这个‘根’狠狠扎进土壤,这棵树才能枝繁叶茂。所以,提升质量的关键是提升设计能力。”
“如果说设计过程是审题答题,管控就是检查。考试中会出现不检查只得50分,检查后拿满分的情况吗?”
“设计的提升永无上限,管控的提升却能保住底线。管控可以为设计指明方向、规范流程、衡量效用、预防差错。所以,提升质量的关键是提升管控能力。”
“管控让我们做正确的事,设计让我们正确地做事,前者是指明方向,后者是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方向错了,即便再认真地做事,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偏离得越来越远,还谈什么好的结果呢?”
不久前,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在中国商飞上飞院精彩上演。设计师队伍与质量管控队伍现场“开杠”争论提升质量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这场辩论来自我们今年开展的一项专项工作——‘四铁’检查。”上飞院质量部副部长王鹏说到。2020年,围绕设计质量管理、责任定位机制、质量意识宣贯情况等11项内容,上飞院质量管理部联合党委工作部、监察办组织开展“四铁”检查,深入研究部门面对面交换意见,及时收集“四个引领”在基层落实中的实际难点,实现职能管理增值。
“深入一线的同时,服务一线、促进一线。我们将检查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制作成质量漫画,通过质量主题辩论赛的形式,让大家在思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共同提升质量安全意识,筑牢大飞机设计质量最坚固防线。”这第一招,小编总结为:“一线把脉法”。职能管理部门在事前部署、事中管控、事后验效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多元协同领域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全面摸排、充分考虑型号部门需求,完善需求管理和问题预判机制,做到深入一线、服务一线、促进一线。
要想使严守质量、追求极致成为风尚,就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质量安全教育,小编将这一招总结为:“三全教育法”。即参与专业全、覆盖问题全、成果转化全。质量安全教育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必须做到持之以恒、言之有物,将学习课堂打造成为深入研讨质量安全问题的高效沟通平台。“四点半了,有空的同事们,咱们今天的‘质量四点半微课堂’走起吧!”上飞院三所翼面部党支部委员准时在部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来了!”“收到。”“走起”……一会儿功夫,会议室里就坐满了人,今天的主讲人是支部书记郭伟毅。结合近期在型号一线遇到的典型案例,郭伟毅向大家介绍了他自己总结的提升设计文件编制质量的小窍门。最后十分钟是固定的全员讨论时间,大家从不同条线、不同专业出发,针对部门内图样文件中出现的重复性问题进行探讨,深挖原因、共享经验。
2019年11月30日,在CAAC代表目击下,C919飞机01架机左机翼顶起点局部结构极限载荷试验顺利完成,这也是01架机试验大纲规定的最后一个项目。既从专业角度出发谈深入,又从纪律方面抓落实,场面既严肃又生动,用三所兼职质量员张大川的话来概括,就是“只有党建和行政连接得够紧密,我们的质量工作就能得到更坚实的双重保障。”小编将这一招总结为:“双向握手”法。要形成“人人讲质量安全”的工作局面,必须先形成一套以上率下、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党建条线做实组织优势,做到思想引导和群众动员横向到边,行政条线吃透业务,有效配置资源、调动管理要素纵向到底,经由部门、支部共同备案和分类研究,将责任衍射到主责团队和人员,构建起跨专业、跨部门的问题联合解决工作链条,从界面融合和工作机制上做到“握手”。
接下来,上飞院党委将继续鼓励各支部在重实效、找亮点上再下功夫,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长板拉长,使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基层流动、在一线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