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一生以书为伴就是以深刻的思想为伴,就是以美好的心灵为伴,就是以丰富复杂的人生况味为伴。
近日,为了进一步倡导好学向学的健康志趣,积极培育优秀航空文化,航空工业下发了《关于在全集团持续开展“书香·航空”工作的通知》,并于4月21日,同时也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前夕,举办了航空工业“书香·航空”工作启动仪式,拉开了全行业深入、广泛、持久开展职工阅读活动的序幕。启动仪式以视频直播异地同步方式举办。航空工业总部、昌飞、上电所和西飞四个分会场通过演讲、讨论、朗读、读书会等不同形式,依次为与会人员推荐书籍。航空工业总部、航电、机电、信息中心等在京单位的职工代表在主会场参会,航空工业各直属、直管和成员单位的干部职工代表在视频分会场参加仪式。
书在你手上,世界就在你手上。愿所有的航空人喜欢读书、读书欢喜。
总部:理想的光辉——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到底
总部员工张坤推荐了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有关的三篇文章,分别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产党宣言》,通过这三篇著作,张坤分享了自身对信仰、理想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张坤:“吉登斯曾说,全世界的男男女女们,不论愿意与否,甚至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马克思更是一个文学家,在斗争中,他选择了艺术的武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对于一个终日为生活所困的人来说,是何等的伟大。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不神秘,也无须标榜,他只需虔诚地把双手放在胸前并扪心自问:“我碌碌终日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关乎个人幸福和虚荣,他应该汗颜。如果在心灵深处还有一湾谋求全人类共同福祉的清泉涌动,他就可以毫不羞怯地给自我加上一顶高尚的冠冕。如果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共产党员,这个愿望应当更加强烈!
理想信念这个话题,看似高冷,实则是每个人都要回答的人生命题。希望大家都能够将梦想照进现实,在生活的磨砺中坚守内心的一方净土。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和诞生,但意义影响深远,成为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思想根基,是他那炽烈的革命热情的源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朴实无华、简洁鲜明地道出了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践性、革命性、战斗性)。
《共产党宣言》:公认的一篇不朽杰作。在我看来,它更多的像是一篇批判味、斗争味十足的战场檄文,具有更多的方法论意义,正是它,赋予了社会主义以“科学”的光环。
昌飞:如果幸福还没有来敲门 咱们就去敲它的门
书籍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阅读能够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使人收获智慧、力量和快乐,对于提升职工综合素养、锻造厚重企业文化具有深远影响。作为“书香·航空”分会场之一,航空工业昌飞的荐书人推荐了杨澜主笔的成功励志书籍——《幸福要回答》。
胡世伟:“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敬业诚信,创新超越,和祖国的航空事业一起成长,就是航空人的幸福。”
孙滨生:“在谈到自己的幸福时说:那些加班抢干的日子,那些攻坚克难后的成功,虽苦虽累,收获的却是快乐,能在岗位上为祖国的直升机事业贡献力量,就是我的幸福。”
长期以来,航空工业昌飞创造读书条件,举办主题活动,展示学习成果,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读书活动,如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辟专门的阅读栏目、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优秀书目推荐,对职工免费开放有着上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并在基层单位建立职工书屋等,深受广大职工的喜爱和认同。
幸福=当下快乐+未来快乐;幸福=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幸福=快乐×分享人数;幸福=能力÷期待。
西飞:致匠心——我们的工匠精神
作为“书香·航空”分会场之一,航空工业西飞举办了“黄孟虎劳模创新工作室”读书会,黄孟虎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技术、管理团队和公司其他劳模创新工作室代表60余人参加了读书会。读书会以职工班组读书会的形式,由黄孟虎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荐书单位,推荐了付守永的《工匠精神》。
黄孟虎:“《工匠精神——成为一流匠人的12条工作哲学》这本书高屋建瓴,全方位思考和论述了成就一流工匠的理论、方法和路径,外加鲜活的事例和发人深省的忠告,一旦把书中的思想化为行动,会让你的职业生涯更有效率、更有收获。今天,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历史性征程中,需要无数个能工巧匠的奠基和贡献,越来越多的有志者,正自觉将一流工匠列为职业生涯的终极选项,推荐《工匠精神》一书正逢其时。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读对的书、做对的事、走对的路,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让工匠式人才竞相涌现,祖国航空工业就一定能够早日强大起来,伟大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薛莹、黄孟虎、万胜强、张晨光等公司劳模工匠们和段君成、张文兵等职工代表共同朗读了诗歌《致匠心》,表达了航空工匠们的精神世界和对航空事业的不懈追求。
《致匠心》(节选)匠心,是一颗纯粹的心……匠心,是一颗创造的心……匠心,是一颗极致的心……匠心,是一颗宁静的心……匠心,是一颗有情的心……所谓匠心,我们也不过是凡人,疲惫,会失去精神,烦闷,会向往单纯。可我们的初心未变,只愿银鹰展翅,翱翔九辰!
上电所: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荐书仪式上,来自上电所的孟凡红和郭文骏精心推荐了由中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先生呕心沥血6年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一书。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跨越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今年,恰逢上电所所庆60周年,一代代上电所人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的成绩。而这份熠熠生辉的长征精神,将鼓舞着上电所航空人在各条战线上沿着二次创业的新长征路继续奋勇前行。
孟凡红:“川军开始了疯狂的射击,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了猛烈的压制。炮弹呼啸,大河两岸皆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迸溅。红军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地一点点向北岸靠近。”“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
在场的观众们认真地聆听着荐书人所朗诵着的“飞夺泸定桥”片段,思绪被拉回了那个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1935年那个雨夜,红军战士们不畏生死,迎着敌人疯狂扫射的子弹,不顾一切地冲过泸定桥,赢得了让敌人震撼的一役。相信在穿越这历史的硝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深深体会到长征精神所给予我们的不畏艰难、不懈奋进的力量。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